护士资格考试历年高频考点合集:(01~漏发,见本期下方补发)

1~~~~~~

  .原发性肝癌容易侵犯门静脉分支,癌栓经门静脉系统在肝内转移。肝外血行转移多见于肺,其次为骨、脑等。

  70.肝区疼痛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症状。半数以上病人以此为首发症状,多为持续性隐痛、刺痛或胀痛,夜间或劳累后加重。

  

  .肝癌常见并发症有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癌肿破裂出血及继发性感染等。

  

  .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是目前公认的简便且确诊率高的原发性肝癌的定性诊断方法。可用于普查,有助发现无症状的早期病人,如AFP呈持续阳性或定量μg/L,应高度怀疑肝细胞癌。

  

  .B超是目前肝癌定位检查中首选的方法,能发现直径为~3cm或更小病变。

  

  .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不能手术的可行肝动脉结扎或肝动脉栓塞。

  

  .腹水的护理:指导病人低盐饮食;观察记录每日尿量、尿比重;定期测量腹围及下肢水肿程度;给予清蛋白、血浆以提高胶体渗透压,减少腹水;使用呋塞米排出体内过多液体。

  

  .肝癌病人术后4小时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为防止术后出血,一般不鼓励病人早期活动。

  

  .癌肿破裂出血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并发症,应告诫病人尽量避免致腹内压骤升动作,以防肿瘤破裂。

  

  .胰腺癌好发于胰头,部,以胰管上皮细胞的导管细胞癌多见。早期即可发生淋巴转移。

  

  .胰头癌疼痛多位于上腹居中或右上腹部疼痛,胰体尾部癌疼痛多在左上腹或左季肋部疼痛。晚期常向背部放射。疼痛常剧烈,夜间较白天明显。

  

  71.黄疸是胰头癌最主要的症状和体征。黄疸一般是进行性加重。多数病人出现黄疽已属中晚期。

  

  .胰腺癌术后,胰腺的内分泌功能会受到明显影响,故对胰腺大部切除的病人,需要监测血糖、尿糖和酮体的变化。

  

  .胰腺癌术后腹腔引流管一般留置5~7天,胃肠减压管留至胃肠蠕动恢复,T管留置约周左右,胰管留置~3周后拔出。

  

  .胰腺癌术后胰瘘多发生于术后5~7天,是危及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腹痛、腹胀、发热和腹腔引流液内淀粉酶增高。

  

  .胰腺癌术后胆瘘多发生于术后5~l0天,表现为发热、腹痛及胆汁性腹膜炎症状,T管引流量突然减少,腹壁伤口流出胆汁样液体。

  

  .胰腺癌术后早期出血多发生在术后l~天,多由于创面广泛渗血、止血不彻底或凝血机制障碍所致;发生于术后1~周内的出血可因胰液、胆汁腐蚀及感染所致。表现为呕血、便血、腹痛,以及脉速和血压下降。

  

  .大肠癌转移途径: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种植转移。

  

  .结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为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的改变,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脓血或黏液。

  

  70.腹痛也是结肠癌常见的早期症状。疼痛部位常不确切,程度多较轻,为持续性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

  

  71.大肠癌癌肿距齿状线5cm以上者,经腹切除乙状结肠和直肠大部分,保留正常肛门,称经腹直肠癌切除术(即Dixon手术)。

  

  7.大肠癌肠道准备包括控制饮食、使用肠道抗菌药物清洁肠道。目的是避免术中污染腹腔,减少切口感染和吻合口瘘。

  

  73.大肠癌肠道准备使用药物:术前3天口服新霉素或卡那霉素;口服维生素K;术前日晚用肥皂水灌肠,术前1日晚清洁灌肠。灌肠时,宜选用粗细合适的橡胶肛管,禁用高压灌肠。

  

  74.大肠癌术后肛门排气或结肠人工肛门开放后拔除胃管,进流质饮食,1周后改为半流质,周左右方可进普食,且食物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少渣饮食为主。

  

  75.大肠癌结肠造口于术后~3日肠蠕动恢复后开放,取左侧卧位,为保护造口周围皮肤,应经常清洗消毒造口周围皮肤,并以复方氧化锌软膏涂抹周围皮肤,以免浸渍糜烂。

  

  76.大肠癌肠吻合手术病人术后7~10天不可灌肠,以免影响吻合口愈合。

  

  77.大肠癌结肠造口病人避免食用产气性食物、有刺激性食物或易引起便秘的食物。鼓励病人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若病人进食后3~4日未排便,可用液状石蜡或肥皂水低压灌肠。

  

  78.膀胱镜检查是膀胱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能直接看到肿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等,并可取活组织检查。

  

  79.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血尿为膀胱肿瘤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多数为全程无痛肉眼血尿。

  

  .膀胱灌注化疗通过导尿管将化疗药物注入膀胱内,让化疗药物在膀胱内保留小时左右。在药物保留期间,应让交替变换卧位,以保证药物与膀胱的各个部位充分接触。保留时间一到,即排净尿液,并大量饮水。

  

  .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常规冲洗1~3天,应密切观察膀胱冲洗引流液的颜色,根据引流液颜色的变化,及时调整冲洗速度,防止血块堵塞尿管。

  

  73.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使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早发现与预后关系密切。

  

  .子宫颈癌好发子宫颈外口的鳞一柱上皮移行带。

  

  .早期宫颈癌病人常无明显症状,偶有接触性出血。是宫颈癌病人出现最早,最典型的症状。

  

  .宫颈癌病人可见血性,有大量脓性米汤样恶臭白带。

  

  .宫颈癌患者晚期可出现严重腰骶部或坐骨神经痛,全身恶病质状态,但无腹水。

  

  .0期(宫颈原位癌)病变限于上皮内,无间质浸润;Ⅱa期宫颈癌无宫旁浸润。

  

  .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用于宫颈癌普查,是筛查和早期发现宫颈癌的主要方法,也是排除和初诊宫颈癌的方法。

  

  .宫颈活组织取材位置在宫颈外口的鳞一柱上皮交界处3、6、9和1点处。

  

  .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是确定宫颈癌的最可靠方法。

  

  74.阴道镜: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Ⅲ级或以上者,在阴道镜下,选择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宫颈癌的预防措施有:普及防癌知识,积极治疗宫颈炎,提倡晚婚、晚育及少育,一般妇女1~年复查一次富颈涂片,有接触性者出血者追踪随访。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恶变率低,多见于30~50岁育龄期妇女,0岁以下少见。

  

  .子宫肌瘤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常为多发性。

  

  .肌壁间肌瘤最常见约占60%~70%。

  

  .黏膜下肌瘤向宫腔方向突出,表面由子宫黏膜层覆盖,约占10%~l5%。

  

  .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或长期刺激有关,故绝经后肌瘤停止生长,甚至萎缩。

  

  .浆膜下肌瘤最常见的症状为下腹包块。

  

  .黏膜下肌瘤患者会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不规则阴道出血等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压迫症状可见尿频,便秘,排尿困难。

  

  75.子宫肌瘤导致不孕因子宫肌瘤使宫腔变形。

  

  .子宫肌瘤可阻塞分娩,导致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等,但子宫肌瘤患者不全选择剖宫产,亦可根据情况选择经阴道分娩。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病人就医时多已属晚期,预后差,其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第一位。

  

  .卵巢非赘生性囊肿,以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多见,还可见黄素囊肿和巧克力囊肿。

  

  .青春期常见囊性畸胎瘤。浆液性囊腺癌是最常见的卵巢癌,易发生恶变,黏液性囊腺瘤可形成巨大囊肿。

  

  .卵巢肿瘤并发症包括蒂扭转,破裂,感染,恶变。

  

  .蒂扭转是卵巢肿瘤最常见并发症,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中等大小,重心偏移的肿瘤,畸胎瘤最易发生。典型症状是突然下腹一侧剧烈疼痛。

  

  .卵巢肿瘤体积大小与是否恶变无关。

  

  .卵巢癌术后长期随访和监测,良性者术后1个月常规复查。

  

  .成熟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属于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76.绒毛膜癌50%发生于葡萄胎之后,.5%发生在异位妊娠之后,葡萄胎清宫后1年以上发病者一般考虑为绒毛膜癌,包括绝硅后患者。

  

  .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临床表现不易鉴别,应该先看病史,如人流、宫外孕后则绒癌可能性大,如葡萄胎清宫术后4月(小于6个月)则侵蚀性葡萄胎可能性大。

  

  .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患者血、尿HCG测定病人常于葡萄胎排空后9周以上,血、尿HCG测定持续高水平或一度下降后又升高。

  

  .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到绒毛结构为侵蚀性葡萄胎,无绒毛结构者为绒毛膜癌。这是二者主要区别。

  

  .阴道转移者应尽量卧床防出血,若发生破溃大出血,填塞止血的纱条须于4~48小时内取出。(护士笔记公众)

  

  .肺转移者半卧位休息,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出现大咯血,立即让病人取头低患侧卧位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葡萄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停经后阴遭流血、子宫异常增大(子宫大于停经月份)、卵巢黄素化囊肿、呕吐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征象(0周前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腹痛(多为阵发性下腹痛)无白带增多现象及胸痛、咯血。

  

  .血尿HCG测定是诊断葡萄胎的最主要依据。

  

  .B超检查是诊断葡萄胎最重要、最可靠的检查方法;见阴道排出水泡状组织也是诊断葡萄胎的可靠方

  

  法。

  

  .葡萄胎一经确诊应及时清除宫腔内容物,高危人群可考虑预防性化疗,但化疗不作为常规治疗。恶变者可考虑手术。

  

  77.预防性化疗指征有:HCGKU/L、卵巢黄素化囊肿直径6cm、子宫体明显大于孕周者、年龄40岁、葡萄胎清除后HCG持续阳性、无条件随访者,不包括部分性葡萄胎患者。

  

  .葡萄胎清官术中扩宫后大号吸管吸引,吸宫后加缩宫素10IU,宫颈管未扩张者不能用缩宫素,以防将水泡挤入血管,导致肺栓塞。

  

  .子宫大于妊娠1周者l次清宫不宜吸净,一般于1周后再次清官,每次刮出物选取靠近宫壁的组织送病理检查。

  

  .葡萄胎病人随访内容包括询问阴道流血、咯血等转移症状,观察血、尿HCG,妇科检查,必要时行X线胸片检查。

  

  .葡萄胎术后随访期间必须严格避孕,首选避孕套。也可选择阴道隔膜,一般不选宫内节育器及避孕药,以免混淆子宫出血的原因。

  

  .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贫血、白血病细胞浸润。发热是最常见症状。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而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成熟的中性粒细胞。最常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

  

  .急性白血病出血主要原因是血小板减少。颅内出血时会发生头痛、呕吐、双瞳孔大小不对称,甚至昏迷而死亡。

  

  .白血病细胞浸润表现

  

  (1)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急淋病人浅表淋巴结肿大明显,无压痛。

  

  ()骨骼和关节:胸骨下段局部压痛,对白血病的诊断有价值,提示骨髓腔内白血病细胞过度增生。

  

  (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出现在疾病缓解期。表现为头痛、呕吐、颈强直、视物模糊、抽搐、昏迷等。产生原因是多数化疗药物不易通过血脑屏障,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不能被有效杀灭,故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自血病。常见于急淋。

  

  .急性白血病是确诊必做检查。多数病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以白血病原始或幼稚细胞为主,占30%以上(为诊断重要依据并有助于与慢性白血病区别),较成熟中间阶段的细胞缺如,正常的粒系、红系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

  

  .急性自血病的化疗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诱导缓解和巩固强化治疗。其中,诱导缓解是指从化疗开始到完全缓解。急性白血病治疗前体内白血病细胞数量约为l09~/L,达到完全缓解时体内白血病细胞数约减少到~/L以下。

  

  78.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化疗药可引起不良反应的处理。如恶心呕吐的消化道不适,可服多潘立酮缓解。长春新碱等引起末梢神经炎,可服用维生素B治疗。环磷酰胺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可给予大量水分。由于大量白血病细胞被破坏,血液及尿液中尿酸浓度明显增高,引起尿酸肾病病人表现为少尿、无尿。故要求病人多饮水并碱化尿液,给予别嘌呤醇抑制尿酸合成。

  

  .鞘内注射甲氨蝶呤等化疗药物是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可因化疗药物刺激或脑脊液压力改变导致患者头痛,应让其去枕平卧充分休息,可缓解症状。

  

  甲氨蝶呤可引起口腔黏膜溃疡,局部疼痛时,用0.5%普鲁卡因含漱。

  

  .化疗药有局部刺激作用,为保证长期静脉用药,宜首选大血管缓慢注射,静注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减轻刺激。化疗药现配现用,每次更换注射部位,如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原位抽取3~5ml血液后拔针,局部冷敷(禁热敷)或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化疗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在治疗前后小时进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恶心、呕吐明显时遵医嘱给予止吐药。

  

  .慢性粒细胞白血骨髓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中、晚幼及干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慢性期原始粒细胞10%,急变期30%。90%以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细胞中出现Ph染色体。

  

  .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中位数生存期比白消安治疗者为长,且急变率低,为目前首选化疗药物。

  

  .骨肉瘤发病年龄以10~0岁青少年多见。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股骨远端、胫骨和肱骨近端是常见发病部位。

  

  .骨肉瘤早期症状为疼痛,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肺转移发生率较高。

  

  .骨肉瘤X线检查示骨质表现为成骨性、溶骨性或混合性破坏,病变多起于干骺端。因肿瘤生长及骨膜反应可见三角状新骨,称Cod-man三角,或垂直呈放射样排列,称日光射线现象。

  

  .化疗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一般用药后7~10天,即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若自细胞降至3×/L、血小板降至80×/L,应停止用药,给予病人支持治疗。

  

  79.截肢术后4~48小时应抬高患肢,预防肿胀。下肢截肢者,每3~4小时俯卧0~30min,并将残肢以

  

  枕头支托,压迫向下;仰卧位时,不可抬高患肢,以免造成膝关节的屈曲挛缩。

  

  .约90%以上的颅内肿瘤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通常呈慢性、进行性加重过程,若未得到及时治疗,重者可引起脑疝,轻者可引发视神经萎缩,约80%的病人可发生视力减退。

  

  .体积较大的颅内肿瘤切除术后,4小时内手术区应保持高位,以免突然翻动时发生脑和脑干移位。搬动病人或为病人翻身时,应有人扶持头部使头颈部成一直线,防止头颈部过度扭曲或震动。

  

  .乳腺癌易发因素是雌酮和雌二醇的影响、****癌家族史、月经初潮过早、月经绝经过晚、不孕、未哺乳、****良性疾病恶变、营养过剩、肥胖和高脂饮食等。

  

  .乳腺癌淋巴转移主要为腋窝途径和内乳途径。

  

  .乳腺癌早期临床表现是无痛性****肿块,多位于****外上象限,病人常无意中发现。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时可出现肿大淋巴结,质硬,无痛,可被推动,随之数目增多并融合固定。

  

  .炎性乳癌多见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年轻妇女,****红肿、热、硬。犹如急性炎症,无明显肿块。转移早而广,病情进展快,对侧****常被累及,预后极差。

  

  .乳头湿疹样乳癌起初乳头刺痒、灼热;以后出现乳头和乳晕皮肤发红、糜烂、潮湿、结痂等慢性湿疹样改变,可见乳头内陷和破损,也可在乳晕深部扪及小肿块。淋巴转移晚,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

↓01~补发↓

0.部分性前置胎盘:子宫颈内口部分为胎盘组织覆盖。

  

  03.边缘性前置胎血: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边缘不超过子宫颈内口。

  

  04.妊娠8周以前不宜诊断前置胎盘。

  

  05.前置胎盘患者妇科检查无宫颈抬举痛,宫颈有炎症的表现不影响诊断。

  

  06.接受保守治疗的前置胎盘患者,禁止阴道检查及肛查,嘱孕妇取左侧卧位休息,定时间断吸氧。

  

  07.多胎妊娠的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多,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高,故属高危妊娠。

  

  08.多胎妊娠的并发症有流产、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前置胎盘和早产。

  

  09.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g者称为巨大胎儿。通过正常产道常发生困难,发生肩性难产机会多,需手术助产。

  

  10.胎儿窘迫的主要表现为胎心音改变、胎动异常及羊水胎粪污染或羊水过少,严重者胎心消失。

  

  11.急性胎儿窘迫多发生在分娩期,主要表现为胎心率加快或减慢,羊水胎粪污染和胎儿头皮血pH值下降等。

  

  1.Apgar评分4~7分的新生儿属于轻度(青紫)窒息。

  

  13.Apgar评分0~3分的新生儿属于重度(苍白)窒息。

  

  14.重度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有:新生儿皮肤苍白;口唇暗紫;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心跳不规则;心率80次/分亘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喉反射消失;肌张力松弛。

  

  15.胎膜早破可致早产、脐带脱垂、胎儿窘迫甚至死亡。

  

  16.试纸测定阴道流液,pH≥7协助诊断胎膜早破。

  

  17.胎膜早破胎先露未衔接的产妇及时住院,绝对卧床休息,头低臀高左侧卧,注意胎心率监测。

  

  18.胎膜早破孕妇禁忌灌肠,避免不必要的阴查和肛查。

  

  19.胎膜早破孕周小于35周者,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10mg),促进胎肺成熟。

  

  0.脐带脱垂的典型症状是胎膜已破,胎心率突然改变。

  

  1.脐带脱垂主要原因是先露异常。

  

  .心功能分级是决定能否继续妊娠的依据。心功能Ⅰ~Ⅱ级不需终止妊娠。加强围生期保健,控制感染。Ⅲ~Ⅳ级者不宜妊娠,如已妊娠,人工流产术。若已发生心力衰竭应等病情控制后再终止妊娠。

  

  3.妊娠合并心脏病者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时给予有效的抗感染治疗。产程开始即开始抗生素预防感染。

  

  4.合并心脏病的孕妇,第二产程避免产妇屏气用力,协助医生行阴道手术助产缩短产程。出血较多者加强宫缩时禁用麦角新碱。

  

  5.妊娠合并心脏病者产后3日尤其4小时内需绝对卧床休息,密切监护生命体征,正确识别心衰征象。至少住院观察周。

  

  6.心功能Ⅲ级或以上者不宜哺乳,有便秘者给缓泻剂,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至产后1周左右。

  

  7.妊娠合并心脏病者产后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每日至少l0小时睡眠(比正常产妇多)。

  

  8.孕妇不宜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是其主要的治疗药物。

  

  9.糖尿病可发生巨大儿、胎儿生长,胎儿畸形、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

  

  30.妊娠合并糖尿病者如有异常一般选择36周左右终止妊娠。

  

  31.孕妇患重度贫血时,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气及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易造成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及死胎等。

  

  3.血红蛋白   33.协调性宫缩乏力的表现是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压力低,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胎头下降缓慢,产程延长。

  

  34.第二产程初产妇超过小时,经产妇超过l小时尚未分娩,称第二产程延长。

  

  35.潜伏期延长,宫缩开始至宫口开大3cm为潜伏期。最大时限16小时,超过16小时为潜伏期延长。

  

  36.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原则是恢复子宫收缩的协调性,可酌情给镇静剂,恢复协调之前禁用缩宫素。

  

  37.宫缩乏力的常见原因为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子宫发育不良、内分泌失调,无大量使用催产素。

  

  38.宫缩乏力对产妇的影响:产程延长,休息不好,进食少,可出现肠胀气等均使感染机会增加,引起产后出血。

  

  39.协调性宫缩乏力,应加强宫缩,排空充盈的膀胱和直肠,给予温肥皂水灌肠。宫颈口扩张3cm或3cm以上、无头盆不称,胎头已衔接者,可行人工破膜,静脉滴注缩宫素,必须专人监护。

  

  40.女性中骨盆和骨盆出口狭窄,入口正常,属于漏斗骨盆。

  

  41.可疑头盆不称或有轻度头盆不称者,在严密监护下可以试产~4小时。

  

  4.骨盆外形属女型骨盆,骨盆入口、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均狭窄,每个平面径线均小于正常值cm或更多,称为均小骨盆。

  

  43.骨盆出口狭窄者不宜试产。若出口横径与后矢状径之和大于15cm,多数可经阴道分娩;两者之和为13~15cm者,多数需阴道助产。

  

  44.臀先露是最常见的胎位异常。

  

  45.肩先露最不好,足月活胎不可娩出。

  

  46.持续性枕后位避免过早用止痛剂,可采取胎背对侧卧位。

  

  47.臀位30周者可采取胸膝卧位,纠正胎位。

  

  48.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约占与70%~80%。

  

  49.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特点:胎盘娩出后阴道多量出血,子宫软,轮廓不清。

  

  50.软产道损伤所致产后出血特点:胎儿娩出后立即出现持续性阴道出血,呈鲜红色能自凝。

  

  51.胎盘滞留所致产后出血特点:胎盘娩出前阴道出血,胎儿娩出后活动性出血。

  

  5.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特点:胎盘娩出前、后持续阴道流血,多而不凝。

  

  53.产后出血处理要点:迅速止血,扩容、抢救休克,预防感染。

  

  54.胎盘剥离后滞留,轻拉脐带协助娩出。

  

  55.胎盘粘连、剥离不全行徒手剥离胎盘术。

  

  56.胎盘嵌顿可手取胎盘,无效时可在乙醚麻酸醉下取出胎盘。

  

  57.胎盘植入行次全子宫切除术,不能强行手取。

  

  58.软产道裂伤所致产后出血者协助医生查找裂伤,及时缝合止血。

  

  59.羊水栓塞发病急,病情凶险,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在足月分娩者死亡率可高达70%~80%。也可发生在妊娠早、中期的流产、引产或钳刮术中,但情况较缓和,极少造成产妇死亡。

  

  (更多资料,请   

  60.子宫破裂是指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于妊娠期或分娩期发生的破裂,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母儿生命。多发生于经产妇,特别是多产妇。

  

  61.子宫破裂产妇突然感觉到下腹部发生一阵撕裂样的剧痛之后腹部疼痛缓解,子宫收缩停止。此刻稍感舒适后即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

  

  6.子宫破裂的病因有梗阻性难产、子宫瘢痕、宫缩剂使用不当和手术创伤。

  

  63.先兆子宫破裂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子宫收缩,如乙醚全麻或肌注哌替啶。尽快行剖宫产术,迅速结束分娩。

  

  64.先兆子宫破裂的四大主要临床表现是:子宫形成病理性缩复环、下腹部压痛、胎心率改变及血尿出现。

  

  65.产褥感染的表现最常见的是急性子宫内膜炎,多在产后3~4日发病,轻者低热,下腹部疼痛,恶露量多,混浊有臭味,子宫有压痛,宫底高而软。

  

  66.产褥病率是指分娩4小时以后的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量体温4次,有次达到或超过38℃。

  

  67.盆腔及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多发生在产后1~周发病,寒战高热,多为弛张热、下肢持续性疼痛,皮肤发白,称股白肿。

  

  68.协助或指导产褥感染产妇采取半卧位或臀低位,可采取床边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69.产褥期体温高于38℃者停止哺乳,超过39℃者给予物理降理。

  

  (更多资料,请   

  70.产褥期会阴水肿疼痛者,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

  

  71.产褥感染以混合感染多见,病原体以厌氧菌为主。

  

  7.晚期产后出血多于产后1~周内发生,也可推迟6~8周甚至10周发生。

  

  73.子宫复旧不全引起的晚期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3周。

  

  74.足月儿是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周的新生儿;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的新生儿;过期产儿是指胎龄满4周以上的新生儿。

  

  75.正常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为~g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不足g者;体重不足l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不足lg者为超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指体重超过g的新生儿。

  

  76.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90百分位的新生儿;小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大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足月小样儿指胎龄已足但体重在g以下的新生儿。

  

  77.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新生儿呼吸节律常不规则,呼吸表浅;频率快,40次/分左右;腹式呼吸为主;可有短暂的呼吸暂停现象。

  

  78.新生儿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较发达,容易发生溢乳。

  

  79.出生后l0~1小时开始排胎粪,呈墨绿色,约~3天内排净,超过4小时仍无胎粪排出则需要检查。

  

  80.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出生数日内由于摄人少、丢失水分比较多及胎粪排出,出现体重下降,但一般不超过l0%,生后l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生理性黄疽。

  

  (3)乳腺肿大和假月经:男女新生儿出生后3~5天可出现乳腺肿大,如蚕豆或鸽卵大小,—3周内消失,切勿挤压,以免感染。有些女婴生后5~7天阴道可见少量血性分泌物,.可持续l周,称假月经。

  

  (4)“马牙”和“螳螂嘴”:新生儿腭中线和齿龈切缘上有黄白色小斑点,或者面颊部有脂肪垫,两者均不应挑割以免发生感染。

  

  (5)新生儿粟粒疹:新生儿在鼻尖、鼻翼两侧常有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原因是皮脂腺潴留。可自行消退,不必处理。

  

  81.唯一经胎盘获得的抗体是IgG,6个月后逐渐减少直至消失;IgM抗体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易发生革兰阴性菌感染;通过母乳获得的抗体是分泌型IgA(SIgA),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起抗感染作用。

  

  8.新生儿室应保持室温在~4℃,相对湿度在55%~65%。在新生儿开始呼吸前应迅速清除口鼻部的黏液及羊水,以免引起吸人性肺炎或窒息;宜采取不同的取暖措施,如戴帽、母怀抱、热水袋、婴儿暖箱等,检查和护理时,避免不必要的暴露,定时监测新生儿的体温,每4~6小时测1次。

  

  83.新生儿分娩后立即结扎脐带,消毒处理好残端。脐带脱落前不要用纱布包扎脐带。脱落后脐窝有分泌物的可先用3%双氧水擦拭,再用0.%~0.5%的碘伏擦拭,并保持干燥。

  

  84.新生儿体温稳定后每日沐浴1次,沐浴时室温维持在6~8℃,水温保持在38~40℃。尽量减少小儿身体暴露,注意保暖;擦洗面部时禁用肥皂;对头顶部的皮脂结痂不可用力清洗;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开水清洗会阴及臀部并拭干,并涂护臀膏,以防发生尿布皮炎,尿布宜选用吸水性好的纯棉布,不可过紧过松。

  

  85.早产儿常见的护理问题包括体温过低、营养失调、自主呼吸受损、有感染的危险。

  

  86.早产儿首要的护理措施是保暖。体重小于g者,应尽早安置于保暖箱,根据出生体重和日龄来调节箱温,待体重增至g以上,体温稳定,吸吮良好,呼吸正常,即可出暖箱。体重大于g者在箱外保暖者应给予戴帽保暖。

  

  87.早产儿应尽早开奶,防止低血糖。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喂乳量以不发生胃潴留及呕吐为原则。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胃管喂养和静脉高营养喂养。

  

  88.早产儿在仰卧时可以在肩下垫一小枕,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暂停者给予拍打足底、托背、刺激皮肤等处理。出现发绀时给予吸氧,吸人氧浓度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50~70mmHg为宜。切忌常规吸氧,避免引发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

  

  89.Apgar评分是评价刚出生婴儿情况和复苏是否有效的可靠指标,内容包括:皮肤颜色、心率、对刺激反应(弹足底或插胃管反应)、肌张力和呼吸5项。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生后lmin评分可区分窒息程度,5min及10min评分有助于判断复苏效果和预后。

  

  90.轻度窒息的表现:新生儿面部与全身皮肤呈青紫色;呼吸表浅或不规则;心跳规则且有力,心率减慢(80~10次/分);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喉反射存在;肌张力好;四肢稍弯曲。

  

  91.重度窒息的表现:新生儿面部苍白;口唇青紫;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呼吸;心跳不规则,心率80次/分;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喉反射消失;肌张力松弛。

  

  9.新生儿窒息应按ABCDE复苏方案。A是根本,B是关键,E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

  

  A.通畅气道:新生儿娩出后立即吸净口、咽、鼻黏液。

  

  B.建立呼吸:通气频率为40~60次/分,以心率增加接近正常、胸廓起伏、听诊呼吸音正常为宜。通气有效的主要指标是可见胸廓起伏。

  

  C.恢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可采用双拇指法或中示指法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体下l/3

  

  处,按压频率为10次/分,压下深度为1.5~cm,按压放松过程中,手指不离开胸

  

  壁。按压有效时可摸到股动脉搏动。

  

  D.药物治疗:胸外心脏按压不能恢复正常循环时,遵医嘱给予l:00肾上腺素。

  

  E评价:复苏过程中每30秒评价新生儿情况。

  

  93.新生儿窒息患儿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温,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维持患儿肛温36.5~37℃。

  

  94.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表现是意识改变和肌张力变化。轻度表现为兴奋、激惹、肌张力正常,吸吮反射正常,拥抱反射活跃,不出现惊厥;中度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减弱,可出现惊厥;重度表现为意识不清、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吸吮反射消失,惊厥频繁。引起脑损伤的部位与胎龄有关。

  

  95.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常用的辅助检查有头颅超声检查、CT检查、磁共振、脑电图。

  

  轻度脑电图正常;中度可见癫痫样波或电压改变;重度脑电图及影像学诊断明显异常。头颅B超可见脑室及其周围出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如患儿无围生期窒息史,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脑病时可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

  

  96.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疑有功能性障碍者,将

  

  其肢体固定于功能位,早期给予患儿动作训练和感知刺激的干预措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97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常表现为易激惹、过度兴奋或嗜睡、昏迷等神志改变,为中枢兴奋或抑制症状交替出现;颅内压增高时常表现为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角弓反张等;早期肌张力增高,以后减弱或消失。

  

  98.新生儿颅内出血脑脊液检查呈均匀血性,有红细胞,蛋白含量明显增高,严重者糖定量降低。影像学检查首选B超,可确定出血部位和范围。

  

  99.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镇静止惊选用地西泮、苯巴比妥或水合氯醛灌肠;降低颅内压选用呋塞米;止血选用维生素K1。

  

  .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护理时应注意:保持安静,减少噪声;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集中护理操作;静脉穿刺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喂乳时不宜抱喂;保持头抬高15°~30°体位;密切观察病情,应注意生命体征、神态、瞳孔、肌张力、前囟等改变。

报名

孙老师

乔老师1381

牛老师

——致:年能在一起共事的所有战友和朋友!珍惜缘分,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走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走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ksmz.com/zzysm/92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