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患者在卒中后出现的抑郁心境或缺乏快感,症状一般持续2周或以上,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PSD显著增加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PSD可提高患者的卒中后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关于脑小血管病(cerebralsmallvesseldiseases,CSVD)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系统规范化的CSVD诊疗流程逐渐在临床上展开,该病的检出率逐渐提高,而罹患CSVD不同类型的卒中患者易出现情感、行为和人格障碍等PSD症状。本文就PSD及CSVD相关性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1卒中后抑郁

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病率为28%,而在卒中后4个月PSD的发病率为56%;多数患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康复,但仍有患者在发病后一段时间内发展为重度抑郁,甚至抑郁症状反复变化。Bour等在追踪研究卒中后抑郁病程中发现,PSD患者在卒中后10年内的死亡风险明显高于非PSD患者。

目前关于PSD的发生机制主要有两种学说:①生物学机制学说即梗死灶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这两种神经元细胞体多数位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基底核到达额叶皮质,病灶累及以上部位时,影响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神经通路,导致这两种神经递质含量下降进而发生PSD。②外源性学说即卒中后患者家庭、社会、心理的改变导致患者生理心理平衡失调,从而产生抑郁表现。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PSD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单一机制难以解释,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受损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病前性格、社会支持、卒中次数、家庭情况、既往抑郁史等均可能与PSD发生相关。

2脑小血管病与卒中后抑郁

CSVD指脑内小穿支动脉和小动脉(直径40~μm)、毛细血管及小静脉的各种病变所导致的临床、认知、影像学及病理表现的综合征。影像学表现分为脑白质疏松、腔隙性脑梗死、微出血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这些表现虽然不是CSVD的特有表现,但均高度提示CSVD。

脑白质疏松(LA)是一种弥漫性脑缺血所致的神经传导纤维脱髓鞘疾病,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







































医疗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偏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ksmz.com/zzyjg/24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