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翡翠的原生矿分布在缅甸东北部的蛇纹石橄榄岩中,以蛇纹石橄榄岩为主组成的蛇绿岩又常出现在不同板块的结合处。大地构造学说把地球的岩石分为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邻板块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当海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下部俯冲消减后,往往在大陆板块的边缘拼贴一部分大洋板块的残片,这种残片主要成分是:超镁铁质岩(橄榄岩),不同数量的镁质岩(洋壳玄武岩)和小量的硅质岩所组成。经过历史的常年作用,超镁质岩会变成蛇纹岩,镁铁质岩会变成绿片岩,再通过剪切和断裂破坏作用,两者可以相互混合,被统称为“蛇绿岩和蛇绿混杂岩”。我们都知道,翡翠形成不仅需要适合的岩石,还需要很高的压力和一定的温度。在洋、陆板块的作用下,大陆边缘可以出现一种成对分布的“双变质带”,其中靠陆地一侧为高温低压变质带,海洋一侧则为低温高压变质带。组成翡翠的主要矿物硬玉,则出现在低温高压的变质带,而缅甸密支那矿区位置刚好是在汇聚板块边界锐角状突出边缘,是构造压力高度集中区。像这样的区域,地球上还有很多,但是一直没有找到翡翠,譬如中国西藏。因此,闻香坚信西藏一定有很好的翡翠矿藏。

缅甸北部翡翠矿场位于抹谷(世界最好质量鸽血红红宝石产地)西北乌龙河中上游地区,含矿层主要分布于一条近南北向的大断裂西侧。矿区出露的岩体为近东北——西南方向延长的椭圆形的、以蛇纹石化橄榄岩为主的蛇绿混杂岩,构造侵位于前寒武纪昌支马群蓝闪石结晶片岩内。侵位时间为晚白垩纪至第三纪(约——万年前)。沿密支那大断裂侵位。该蛇绿混杂岩与缅甸北部的翡翠有着密切的关系。翡翠矿体呈岩墙状穿插在东北向展布的蛇纹石化橄榄岩体中,并且有多系近蓝闪石片岩体的边沿部分。岩墙倾角较缓慢,分带明显。中心部位由单矿物硬玉岩(翡翠)组成,呈透镜状沿着墙延长方向继续分布。向外变成了斑状结构的纳长岩。在硬玉岩和纳长岩的过渡带上,硬玉岩颗粒的外部常包一层碎裂的纳长岩。在纳长岩带的外侧为碱性的角闪石带,依次在外还有硅化蛇纹岩带和浅绿色绿泥石片带。后者与蛇纹石化橄榄岩接触。在近南北的大断裂以东,主要出露第三纪沉积岩(页岩、砂岩和砾岩)在近南北向大断裂南端西侧,出露有寒武纪变质岩(片麻岩、片岩和大理岩)及古代沉积岩。缅甸红宝石石矿,可能与花刚岩和大理岩的接触变质有关。

二、翡翠矿的成因类型

缅甸北部密支那翡翠矿是怎么样形成的?从地质学角度说,可以将缅甸翡翠矿分为两大类型,就是原生矿和次生矿,而次生矿又可以细分为四类:残积矿床、坡积矿床、洪冲积矿床和冲积矿床。而冲积矿床又可分为:阶地型和河漫滩型。

据记载,翡翠的原生矿开挖时间为年,原生矿往往出露于一定的岩系中。据文献记载,缅甸北部的原生翡翠矿床产生于蛇纹石化橄榄岩中。蛇纹化橄榄岩岩体南北长18公里,东西宽6.4公里,靠近岩体与蓝闪石片岩等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岩系的接触带。并且以岩脉或岩墙形式沿着一定方向延伸,按一定角度向下倾斜。原生翡翠矿床由于长期深埋地下,未受外力地质作用的侵入移动,所以比较坚硬,因此开采也比较困难。缅甸翡翠原生矿床是河流冲积矿床中矿石的原岩,对它们的研究非常重要。

缅甸翡翠原生矿主要是3个地区,雷打场区、龙肯场区的西部和北部。根据乔希布尔(Chhibber,)的研究,翡翠原生矿床是含长石的硬玉岩脉或岩墙,它侵入于蛇纹石化橄榄岩中,并且已知至少有20条脉状形式的硬玉矿体分布于度冒磨、缅冒磨、潘冒磨和南奈磨。H.S.Yorder于年在发表“有关硬玉问题”一文中指出,缅甸北部的一个硬玉矿床长米,宽80米,假若第三空间延伸深度为米,矿床中的矿石将有吨。由于矿体不单是硬玉矿组成,而是含有纳长石、围岩(片岩)的包裹体等,所以估计其储量只能抵一半,即吨。根据R.韦伯斯特()资料,度冒磨矿床的翡翠矿体沿走向达米。如同缅甸其它矿一样,度冒的翡翠矿体也成条带状产出,且条带由硬玉、纳长石岩和角闪石岩组成。矿体的中心部分由单矿物硬玉岩组成,朝脉壁方向逐渐变为钠长石——硬玉和纳长石岩(今俗称共生体)在过渡带内,硬玉颗粒都包一层碎裂的钠长石集合体。钠长石带两侧又各有一个碱性角闪石带。在碱性角闪石和蛇纹石化橄榄岩的接触带,特别是在矿体的上盘,被厚度不大的一层绿泥石壳所代替。矿带厚2.5——3米,主要是由白色翡翠组成。这种白色翡翠实际是为一种致密(极细粒至中粒)的硬玉粒集合体,它的外观像羊脂或耀眼的白色砂糖状大理岩。有的地方在白地上,杂乱的分布有五彩缤纷的斑点和各种颜色(深绿、苹果绿、黄色和浅红-紫色)的条带。有的在同一块矿体中有几种颜色的翡翠恰到好处的搭配在一起。苏温(Soe-Win)年发表了缅甸翡翠矿床的文章“地质学应用于玉的开采”中指出:缅甸翡翠原生矿是含硬玉的岩墙沿着东北—西南方向侵入于蛇纹石化橄榄岩的产物。裂隙、矿脉、矿体的分布是遵循一定规律分布,而含硬玉岩墙与碱性角闪石——蓝闪石又密切的关系。岩墙包含长石和角闪石,它们之间是逐渐过渡的。

三、缅甸北部的翡翠次生矿床

缅甸的次生矿主要沿着乌龙江河床分布的河漫滩沙矿和远离河床的高地砾石层砂矿。

1、高地砾石层翡翠砂矿:厚度一般—米,属洪冲积成因,它在地形上虽然分布河流两侧,但是地貌上已经成为丘陵,不具备河流阶地的形态特征。上层是黄色含翡翠的砂砾层,本层厚度在20—50米,分布不均匀,也不集中。中层是红色翡翠沙砾层,颜色为黄色-棕色,与上层是过渡关系。下层是深灰色至黑色砾石层,该层总体外观为深灰-暗绿色,估计含绿色高岭石有关。红色翡翠沙砾层,颜色为黄色-棕色,与上层是过渡关系。

2、河漫滩沉积翡翠砂矿:主要分布在乌龙江河道两侧,在帕敢场区最为发育。这种沉积砂矿在洪水期淹没在河水中,枯水期露出水面。翡翠砾石与其它废石如飘砾、卵砾、砂混在一起,十分松散,未有胶结,基本没有分层结构。这些翡翠砾石的滚圆度较好,以次圆状到圆状为主。由于未经胶结风化,翡翠砾石表面比较光滑,所以人们称这种在河滩上沉积的翡翠为水石。河漫滩堆积层度不一,在老帕敢地区,厚度巨大,未见到基岩。往往采用怪手等大型机械化开采,然后进行水选和人手分选。在有水时,要采取引水、隔河的方法,将河水抽干再进行开采。在河水淹没的地方,过去是采用侵水捞石的方法,十分辛苦。现在基本上是采取半机械化方法进行开采。一般行内认为水石质量较高,很多的水石可以切出玻璃种、冰种或者好的高色螨带料子。但是近年来一些不怀好意的翡翠商人,把普通的石头去皮,放入河流中用水冲刷几年,冒充水石,是很多老道的翡翠商人吃亏上当,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个是要值得赌石爱好者和玉商高度重视的。水石以老后江场口为最好,其次是达木坎、木那。

四、翡翠矿区分布和场口介绍

翡翠矿位于缅甸北部密支那地区,在克钦邦西部与实阶省交界一带。沿乌龙江上游向中游呈东北-西南向延伸,长公里,宽约10-15公里,面积平方公里。有大大小小场口上千个,一般我们把它分为八大场口:1、龙肯2、帕敢3、香洞4、达木坎5、会卡6、后江7、雷打8、南奇(小场)。

(一)龙肯场区

这个场区早期称为“新场”。该区位于乌龙河的上游,东起乌龙河西岸,西到凯苏场口省界止,北从乌龙河上游小支流起,南到南木皮止。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30公里,场区大大小小场口有30多个。乌龙河流经北部,在东部转向流南。西部、东北部和大部分的矿区离乌龙河较近,属于原生矿床。东部乌龙河两岸的矿床,均属于河流冲积矿床。该场区的代表场口有:

1、凯苏场口。该场口发现在40年前,而在年大量正式开采,行内叫“八三种“香港行家以前发现,这种翡翠大多数质地太粗、太干,如果侵入酸后再加树脂,就可以大大改进透光性,所以这种翡翠是制作B货的好原料。不过也有小量的八三玉未经过人工处理,质量也是上乘,不应当一概而论啊。到目前为止,该场口被政府军控制,不得私自进入。八三玉在公盘出售时候一般分为3-4级,即A、B、C、D级,是根据质地的粗细、颜色多少、透光性和裂纹来区分等级的。据朋友介绍,八三玉矿的西南方,还有一个翡翠矿叫“八二”矿,因在八二年开采而得名。该种类似八三种,但是质地较细并且紫色较多,属于坡积成因。

2、多磨场口。多磨位于凯苏东南方2公里处,著名的腾冲玉石名家张蓝廷和李生泽就在这里开过矿。此矿属于原生矿,岩层较硬,40%地处山坡开采采用打洞爆破挖井的方法,很是艰难。深处地下水又多,又因洞内通风不良,若没有足够的抽水机和通风设备,开采非常幸苦。过去曾经有数百名工人在洞中不断进出,从洞中挑出玉石,大的公斤左右,都是用肩挑的方式运出洞外,倾倒在洞子周围,堆成了小山。上世纪60年代,翡翠场口禁止开采后,缅甸政府军去开采,当无法把水抽干,只有用铁门把洞口封闭了。年前后,有人从丢弃的玉石碎块中捡出绿色小块去瓦城出售。瓦城的匠人把小块玉石整块磨光(堆儿”),拿到泰国去卖,卖的好价格。后来消息传出,很多人去多磨捡,买的和卖的人越来越多,这种小玉被称为“撒捧”(缅语)。到年秋冬到这里聚集的人数高达人。人们用铁锤敲开碎块玉石,中间常常有绿色的小块(撒捧)。那是翡翠场口全部禁止开采,老百姓前来捡小“撒捧”,缅甸政府军是睁只眼闭只眼,让人买卖,其实这应是属于硬玉层的“泰蛋”。缅甸翡翠矿开放后,多磨同样是政府租给私人开采。在公盘经常看到多磨的东西,就是今天大家熟悉的“白底青”种。

3、陈开钦场口。陈开钦场口介绍位于八三翡翠的诗玛矿西北方向,据说英国人统治缅甸的时候,有人在此处开采过原生矿,曾一箱一箱的运出去。其中有白底青、也有色料。后来,华侨陈开钦先生投资开采,故得名。所开采的矿石多数为有色的翡翠。也有一些白底青。但后来由于种种因缘,停止了开采。年,矿坑被封存了。现在缅甸政府鼓励当地矿主开采,但是始终没有找到原来的坑口。

4、铁龙生场口。铁龙生为缅甸语意思是全绿,年发现,年发现矿脉,年大规模开发。铁龙生场口距离木狼场口4公里,属于原生矿,这个场口的玉石全部是绿色的,有不同的绿色色彩,颜色深浅不一,有的浅,有的深,有的有黑点,水头短,不透明,质地多数很粗,之地细腻少,但是也有很顶级的铁龙生。严格意思说,铁龙生属于翡翠范围。

5、雍曲场口。位于龙肯寨子20公里处,有陆、水两路可通。这里有很多小场口,它的翡翠属于原生矿。矿脉是沿着东北-西南方位延伸,雍曲经常出高色玻璃种或冰种翡翠是一个很顶级的场口,这个场口的料子多数做蛋面,矿主也是缅甸人,开采了此矿顿时成为头号富豪。在年一次爆破之后,工人蜂拥而至抢炸飞的小料,不料,震怒山神,突然塌方,活埋了多人。事件发生,缅甸政府封锁了该矿。90年代香港,称这种场口出的蛋面为“雍曲种”可见地位至高,属于一级原料。以今天眼光看,这种原料质地细腻,水头好,但是色偏暗绿,所以要切薄才显阳绿。因此一时一机缘,审美会随时代而变迁。

顶级的玻璃种高色是暗黑绿。

6、摩西沙场口。这个是重点场口。位于龙肯寨子西南2公里到帕敢的公路盘,此处为高地砾石沉积沙矿。出产质地细腻的玻璃种、冰种。含翡翠砾石的沉积特点是:上面为黄色沙砾石层;下面为砾石层为灰绿色。闽-针灸杨医生,摩西沙的肉很细,出货很有卖相,水很足,有的起荧光,玩种水就玩摩西沙,玩色料不行的。教大家一个秘籍,如果摩西沙擦口为灰白色,肉则近米汤种,而且棉大。摩西沙擦口若为深灰色,肉则近冰种。摩西沙擦口为乌黑色,其肉为玻璃种。做出成品后光很活。这种后光很活今天的话就叫“起萤”,白棉点也不明显了(俗称“棉化掉了”),肉中只要有一丝丝绿则在成品中折射成满色(俗称“放堂”)。之所以灰白就是糯化的原因,是因为种不够,加上棉多,所以皮壳包裹下,擦口在光线反射下,只能呈现本身的颜色,加上皮壳的颜色灰白色,同理可证深灰色和乌黑色也是一样,特别是乌黑色,因为种好、水足、太透了,所以擦口在光线射进肉时,把皮壳的颜色也反射出来了。

(二)帕敢场区

帕敢是缅甸最有名的场口,位于龙肯以西8km处,由龙肯场区的多磨、妈隆、摩西沙、南木皮以南的地域,顺乌龙河西北岸而下,经杰德贡,帕敢寨,帕敢基,摩东,三拽,帕丙,西至省边界。方圆50平方公里。该地区此生矿开发最早,而且分布最大,是优质次生矿的场区。开采多在山区水系两边的斜坡进行。分上、中、下三个场口,此场区有40余个场口。这里矿坑比较集中,分布最多。其中帕敢基(老帕敢)坑最为有名,开采时间最长。

1、帕敢基场口。位于帕敢寨乌龙河西岸,历史名坑,分为高地砾石层砂矿和现代河漫滩沉积砂矿。位于帕敢寨乌龙河西岸,历史名坑,分为高地砾石层砂矿和现代河漫滩沉积砂矿。现代河漫滩沉积砂矿主要是在现代乌龙河床中进行开采,河床宽度很大。含翡翠的砾石直径大小不一,未有胶结,皮很薄,且光滑,洪水时候,被河水淹没,枯水期往往露出水面,所以没有形成风化的外壳,玉石行内称为“水石”。河床中砂矿过去开采方法是潜水取石。工人带上泳镜,潜入河床水中捞石,岸上有人用打气筒提供氧气。有经验的人用手就可以看出是否是好翡翠或者差的。现在采用机器吸水,将水抽干,再进行开采。高地砾石层砂矿主要沿乌龙河河床两侧的山坡出露。当地人称为高地砾石层砂砾为石角层。现代是大规模机械化开采。此场区经常出高质量的翡翠矿石。矿石有黄砂皮、咖啡红、黑灰砂石、水翻砂等等各种皮壳。玉石行业都认可帕敢基出产的翡翠原石色、种都是一流的,因此这个场口的开采费用最高,投标人多,找到高档翡翠的机率很高。

2、莫湾基和莫湾哥立场口。这两个场口位于帕敢场口东北的莫湾河支流两侧,距离很近,所处地质、地貌也很接近,故一起描述。这里开采均是高地砾石层的翡翠砂矿,高地砾石层被河流切割开,约有米深。所以两边均可见切割出的砾石层剖面。由于是山区河流,所以河床狭窄,枯水期基本缺水,即使雨季也是可以开采的。砾石层由上到下分两层,上层为红色层和黄色层。下层为灰色至黑色层,半胶结状,含绿色片岩,云母片岩。翡翠砾石常有蜡壳,砾石为半滚圆状至次棱角状。据说该场口出场了许多黑乌纱翡翠矿石,也有黄砂皮。由上到下开采进几十米,现在已近基岩了。

补充一下这两个场口的一些非地质知识。老帕敢石:皮壳为黄盐砂(有黄雾)、白盐砂(有白雾),还有混合雾。外皮砂硬、砂细、砂匀,皮厚,灯打不透。皮上无蜡壳,常见松花。玉肉一般种好、水好、色正、色足,现在基本挖完。莫湾基及莫湾哥立:为黑乌纱料,皮厚,皮壳乌黑仿佛黑油漆,皮下有雾(很多市场里面的黑皮石头没有雾,属新厂石),蟒带有白雾及松花。一般种好,有高绿。块小的会有满绿。现在很多人说这块赌石是帕敢的,那块黑皮是莫湾基的,实属胡说八道,这些场口目前已基本灭绝,很难见到真正的帕敢翡翠了。因此要知道这个常识。

3、磨东、u马、三拽、巧五场口。这些场口具有相同的位置,均在乌龙河主河道的侧面。矿床有河漫滩翡翠矿床也有高地沉积砂矿。即有水石,又有山石,还有半山半水石头。并且这些矿床还出产砂金。往往是在挖玉石的同时还出产淘洗砂金。据说这些场口里面三拽场口玉石质量最好。三拽位于乌龙江支流流域,主要是高地砾石沉积砂矿。层次从上往下风别是:a含翡翠的红色粘土砾石层,b含翡翠的黄色砂砾石层,c深灰色至黑色粘土层,d石灰岩,此处露出石灰岩(大理岩)基底,基底高低起伏很大。基岩之上为粘土层,颜色为深灰色至黑色,基本上不含砾石,所以不产翡翠砂矿。翡翠矿产于上部的红色层和黄色层之中。

4、上、中、下美林琼场口。上层:红色,砖红色沙砾石层,翡翠砾石也存在这层中。砾石均为次圆状、次棱角状,为粘土胶结。中层:为黄色砾石层,有时候与红色砾石层交错,含有砂的透镜体,砂层下部往往可以出现质量超好的翡翠砾石。下层:深灰色至黑色含粘土砾石层,半胶结状,砾石为次棱角的一次圆状,大小不一。胶结物呈灰色发绿色的粘土,其中可见明显的云母片。这层的翡翠砾石往往有一层蜡壳,其中常产优质的翡翠砾石。40年前就开到头层黄色层,现在已经开采到黑色层。

(三)香洞场区

位于帕敢场区南边,会卡场区西北边。乌龙河由东北进入场区向西南方向流入达木坎场区,有公路贯通此场口,交通方便。香洞场区东起香洞寨,西至拉磨河以西,北起角堆东,帕丙,百善巧,包娃,麦姐,格银琼,东阁,南王拉磨,觉吉贡等。

帕丙-百善巧磨:位于香洞场区的东北面,乌龙河的一侧。这里开采翡翠沙砾有现代河床与河漫滩沉砂矿和高地砾石沉积砂矿。除了现代河床与河漫滩沉积砂矿外,高地砾石沉积砂矿层是主要开采对象。据说英国统治时代,帕丙就开始开采。帕丙-百善巧场口曾经出产过质量非常高的翡翠,所以很出名。此处的高地砾石可以分为三层(从上到下):为黄色层、红色层、黑色层。最上面的黄色层已经开采完毕,现在正在开采红色层和黑色层。整个矿坑厚米,还未挖到底。据说最上面的黄色层出产翡翠砾石较多,密度大,豆种多,且往往是满豆色。10多年前在此开采了一块翡翠砾石重达—公斤,为香港玉石商人所买,切开后为满色豆,价格暴涨。使他赚了很多银子。此人姓杨,洋名查理。传开后,此矿翡翠称为“查理豆”。该场也出水石,花样较多,也有很好的色料。

(四)达木坎场区

位于香洞场区西南,地处乌龙河下游。由铁矿上地往西南方向有一串矿坑。包括格地磨、宋堆、瓦磨、八西东、拱马磨。该场区河谷较宽,地形平坦,形成冲积小平原,全部为次生矿,此处含翡翠的砾石层厚度较小,一般为5-7米左右,就可以到达基岩了。基底为深灰色片岩,由于受到了风化而成为黑色的泥质层,当地人称为“胶泥层”基底之上为黄色层,最上面为砂泥层,该场区没有黑色的砾石层。这是达木坎和其它的区别之一。此处产的翡翠砾石多为白砂皮和黄砂皮石,绝对没有黑砂皮石。此处含翡翠的砾石滚圆普遍较好。但含翡翠的砾石比例少些,个体也很小,5kg以上的很少,多为水石。这与场区所处位置下游有关,但是也出很好质量的翡翠砾石。从地貌分析可知,在冲积平原周围含翡翠的砾石层,目前还没有人去挖。大家想发财可以去缅甸开采这个场区冲积平原的翡翠矿。从地形及水系分析,达木坎场区的翡翠砂矿处于乌龙河下游,乌龙河将侵烛流经上游地区的高地砾石层,翡翠砾石也随之搬运至达木坎沉积。由于进入平原地区,水流减速减低,所搬运的砾石自然较小。达木坎今天很受赌石爱好者欢迎,因为出所谓“黄夹绿”,很多初学者用手电筒去看,超级漂亮。但是很多都是被“障眼法”所迷惑,认为这是冰种,这是玻璃种。其实所谓黄夹绿,黄色其实是翡翠皮壳下面的雾而已,并不是真正意思上的黄翡,而达木坎的绿色,多数取出货来,绿色是偏蓝,所以这点大家要特别注意。达木坎还有一种蜡壳的翡翠,里面没有雾,切开一般是皮肉不分。但是此场口有许多小的水石(其实是乌龙河上游场口搬运下来的次生矿),经过大地的滋润,皮壳光滑,出产顶级的玻璃种。所以玻璃种里面是达木坎的质量第一,而非摩西沙。

(五)后江场区

后江是一个很有名的场口,今天也很少见到老后江的翡翠毛料了。后江分新场和老场。后江位于龙肯场区的西北面,多磨场口的西北方向90km,属于另一个行政单位—士干行政区。场区位于坎底江(后江支流)的两岸,故得名。后江场区从地貌上看是一个小盆地,与帕敢场区有一山相隔。该场区位于坎底江支流上,从支流分叉点向左是蓝靠马河,向右边是蓝本西河,在两条分叉及交汇之中,包括范围为南北长米,东西宽米。两河之间凸起的山脉为后江场区。开采区大多数是蓝本西河西岸(也叫老场后江),主要场口有:克钦磨、莫龙、莫冬阁、佳磨、格门利莫龙。后江出产的翡翠都是次生矿,但这种次生矿矿层结构和帕敢,达木坎的次生矿的冲积层结构不同。根据珠宝界鬼才——江镇城先生的《翡翠原石之旅》书上介绍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靠山边的洪冲积层,这种洪冲积层被一层坡积物所覆盖。当地人称坡积物为“毛层”其毛层(坡积物)由山顶约1米厚。而越往山脚越厚,可达8—10米。含砾石层在坡积物之下。第二种类型是现代河床河漫滩型,又分老后江玉和新后江玉。新后江玉产于冲积层之下部,而老后江玉产于冲积层的底部。(这里说明一下新和老的区别是翡翠玉石组织结构的细腻度,而新场和老场是开采时间来确定)。

老后江的特点:玉皮呈灰绿色,个体很小,很少超过0.3kg,主要是水石,磨圆度,形状,大小均似芒果。沙皮颜色多种,玉质细腻,常有蜡壳。一般所产的翡翠常满绿高翠,透光性好,结构紧密。所谓“十个后江九个水”做出来的成品取货很高,抛光后颜色会增加,所谓“放糖”了。

新产后江:皮比老后江厚,同样有蜡壳,个体比老后江大,一般在3kg以内,水与底比老后江差很多,成品抛光色会变暗,一般讲即使是满翠的新产后江做出来的成品也很难成高档翡翠。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

(六)会卡场区

位于香洞场区东南边,此处有很多小河汇聚成会卡河,然后会卡河向北在香洞以北注入雾龙河。该场区面积很大,各个开采场口均集中在河流两边,包括了许多场口,譬如:展噶、磨东,枪送,玉石王,外苏巴琼,下苏巴琼,阁东月,样阁丙,裂固琼,磨皮等。其中有些场口(如展噶)现在开采的是含翡翠的高地砾石层,又上到下可分为3层,.上层为黄色沙砾层,中层:为铁锈色层,下层:为黑灰色层,黑灰色层下面为可见基岩出露,为较硬的蓝绿色片岩。总体来讲会卡场区黑色层较为发育。此矿多属于高地砾石层,厚度较大。此处所产的翡翠砾石直径大小悬殊很大,大的可以达几顿。翡翠矿石出色和种好的概率很高。会卡砾石历史上出过很多上等的翡翠砾石。例如,上世纪90年代,此场口发现一块满色,质地细腻,水头极佳,重4.5kg的翡翠砾石,在那年代在香港以多万港币成交。7年,缅甸公盘一块20多公斤会卡高色螨带料子也以多万欧元成交,足见会卡场口的经典。会卡场口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皮壳上有红色蜡壳,是它的一个标志性特征,但是这种蜡壳料子一般很多是新厂会卡,在云南边境市场很多,经常还会切出共生体(就是水沫子与翡翠共生,这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会卡场口还要注意一个细微的特点就是:多数普通料子的肉细裂比较多。这个也是赌会卡的一个最关键的东西。

(七)雷打场区

位于坎底上游,与后江同一个支流,后江上游北面偏西,离后江约40公里,主要坑口有沃莫、东英和孟蓝帮。根据翡翠鬼才江镇城先生资料,雷打场整个山都是翡翠,翡翠就露在地表,基本没有土层。其表面像火烧过一样,黑黑红红干干的。都像被雷电击中一样。四分五裂。据说开采场区在山区,方圆5-6km,开采方法落后,主要是锤击,开采出来的翡翠原料色好。但是最大的缺点就是:很多有不规则裂纹伸入毛料内部,很难利用。行内称为“雷打种”。一般情况下只能做很小的马眼和蛋面,用做镶嵌的配料。根据地矿分析,雷打场口属于原生矿,可能是一种含翡翠的侵入体。现在地表的翡翠露头遭受了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这是雷打场区位于高原地带,海拔高于—0米。此处温差很大,白天温度与夜晚温度常常相差20-30度。地质常识告诉我们:所有岩石均是不良导体,翡翠也不例外,白天中午时分,岩石表面被太阳晒得炽热,等这种高的温度慢慢传入到岩石内部,到了夜里,表面温度急降,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常年如此,岩石表面产生一种张裂隙,也就是不规则龟裂。这就是为什么雷打场口这么多裂的物理原因了。现在雷打开采的地方还属于残积层,雷打场区深部应该有裂少的高级翡翠原生矿。至于雷打场区是否是后江、甚至帕敢、香洞、达木坎、会卡等场口的龙脉质祖,这有待我闻香去亲自拿罗盘看看。据缅甸场口最大老板之一,以前清迈时代的元老和我说,这里储量巨大,前途无量。海拔0米,有些地方终年积雪,一定是密支那的祖山(龙头),所有密支那的矿脉都有一个密码:最好的脉都在东北—西南这条线上,为什么?易经有答案孔子曰:“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就是说这个天地的大道理。

(八)南奇小场区

位于恩多基湖南,铁路线以西,交通便利,该场区很多场口。譬如:南奇磨底、单定举磨、单定克里、得意磨、懒黑磨、吴辅磨、通旧磨,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因为均是次生矿,分布在小河的一侧。该场区已经开采多年,多数场口已经挖完了上面的一层(硬层),为黄色层。现在主要开采底部黑灰粘土砾石层(黑角石层)。就翡翠质量,据说是单举、定磨、得衣磨均发现种好、肉细的翡翠砾石。但是一般质量好的翡翠砾石很难出现。有得人认为南奇的石头不能解,十解九输野史有道理的。这个场口出产典型的就是今天熟悉的:蓝水。从4年开始蓝水收到了热捧,尤其是南奇场口的,现在顶级的蓝水玻璃种价格每公斤过百万是很正常的,但是蓝水的东西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玉肉里面会有藓,这个藓分很多种,会把肉质吃掉。这是赌石需要注意的。我有一个朋友在瑞丽,买了一块南奇的石头,4公斤,察口,从皮壳看肉熟得不得了,我看了都心动,电筒一打,全透。太诱人了,就像美女要脱衣服一样。心潮澎湃。但是翡翠乃是“玉石天命”,没有那个发财命就不要去赌,一到切开,魂都丢了,被藓全部吃掉。损失多万,教训啊,所以基础工作一定要打扎实。石头不骗人,人自己骗自己啊,这块南奇的石头我印象很深,不是因为切输的问题,而是实战中,大家都会忽略的问题,藓!到底是什么?这种翡翠赌石里面的鬼王,深不可测啊。

五、翡翠的地质分类

在翡翠的形成过程中,共生和伴生的矿物主要有三大类:即:辉石类,角闪石类和长石类。这3类矿物可以以不同比例共生或者伴生在一起,也可单独出现,聚集成一种具有一定工艺价值的玉石。

1、辉石类。以硬玉为主,次为绿辉石和钠铬辉石,它们常形成类质同像代替。这里有个地质俗语,类质同像(isomorphism)即类质同象,又称同形性。类质同像的概念是由德国化学家米切尔利希(ErnstEilhadMitscherlich)于年提出的。但当时它是指具有相似化学式的晶体具有相同晶形的现象。这一概念实际上还包含了等结构等现象在内。近代关于类质同像的概念则是指物质结晶时,其晶体结构中本应由某种离子或原子占有的位置,一部分被介质中性质相似的他种离子或原子所取代,共同结晶成均匀的单一相的混合晶体(简称混晶,即替位式固溶体),但并不引起键性和晶体结构型式发生质变的特性。例如,镁橄榄石Mg2〔SiO4〕晶格中,Mg2+的一部分配位八面体位置可被介质中的Fe2+所占有,从而结晶成橄榄石(Mg,Fe)2〔SiO4〕2。构成类质同像置换关系的两种组分,必须要有能力以不同的含量比形成一系列成分上连续变化的混晶,从而组成一个类质同像系列。同一类质同像系列中的一系列混晶,它们的晶胞参数和物理性质参数(如相对密度、折射率等)均随两种组分含量比的连续改变而作线性变化。类质同像现象在矿物中十分普遍。类质同像混晶的化学式的表达是,把可以相互置换的离子或原子写在圆括弧内,彼此间用逗号分开,含量高者在前。影响元素间类质同像置换能力的因素主要有:离子类型及键性的异同,离子或原子半径差值的大小,原子价的相等与否及其差值的大小,置换的能量效应,环境温度和压力的高低等。

2、角闪石类。以钠镁闪石,氟镁钠闪石和铬镁钠闪石为主,其次是钠镁铁闪石,镁钠钙闪石和镁红闪石,蓝闪石等。非常复杂。

3、长石类。包括纳长石,钡钠长石和锂长石。后两种玉石,分别为角闪石玉和钠长石玉(水沫子石),不能称为玉石。

钠长石、水沫子。颜色:无色、白、黄、红、黑、绿。折射率:1.53~1.54。密度:2.48~2.65。

硬度:6~6.5。外观:没有翠性、颜色不均、呈丝状,欠光滑明亮。结构特徵:粒状结构,有白色絮状物。其实,水沫子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钠长石,其次有少量的辉石矿物和角闪石类矿物。它的致色物是按一定方向排列的阳起石、绿帘石,飘蓝花中的“蓝花为角闪石矿物,用放大镜观察不显翠性,含有较多的石花或白棉,水头很好,这是非常重要的特征,总体色彩为灰白或白色简易鉴定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1)放大镜观察法。“水沫子”主要为钠长石组成,不显翠性,有较多白色的“石脑”和“棉”。大家都知道,翠性是鉴别翡翠与其它相似玉石的重要特征,翡翠翠性的表现形式有“雪片”、“蚊子翅”、“沙星”等,而水沫子的解理面可以出现类似翡翠的“沙星”,但是不明显,只是零零星星的出现,而且水沫子的那种星闪不叫翠性(注意:这项方法仅限于没有抛光过的翡翠和水沫子的鉴别,对于成品的鉴别不适合。)

(2)手掂法。由于“水沫子”密度比翡翠小许多,因此用手掂起来,明显比翡翠轻。水沫子的比重是(2.57~2.64),翡翠的比重(3.32),水沫子的重量大概相当于同体积翡翠的1/3,新手的话,应该一手拿着水沫子,另一手拿着一款天然翡翠多比较比较,水沫子有轻飘飘的感觉,而翡翠有打手的感觉,对比多了,自然就会有手感了。

(3)敲击法。“水沫子”敲击声音沉闷,不如一般翡翠敲击声音清脆。

(4)刻划法。如果条件允许(原料或半成品),用石英或水晶刻划,如为“水沫子”很易划动,如为翡翠则较难划动,手感可以区别。

(5)测定折射率。水沫子的折射率是1.52—1.54,而翡翠的是1.66,水沫子的折射率比较低,它的光泽相对翡翠就比较弱一些。一般来说,冰地的翡翠都具有玻璃光泽,而水沫子的话,虽然也可以出现玻璃光泽,但是其那种光泽与翡翠的不同,而且较多的是:蜡状光泽!(注意:这项判断方法只是针对已经抛光过的翡翠和水沫子而言的)。

六、翡翠的种

按香港翡翠专家欧阳秋梅老师的分法来给大家详细说说

1、老坑种

老坑种是翡翠的上品,又称老坑玻璃种。以其正、阳、浓、俏、和五要素为标准。

a颜色:非常均匀,基本是满色,底和色融为一体。颜色必须是纯绿色。也就是比较正的绿色,肉眼观察没有灰色。可以稍微偏蓝或者偏黄,但是鲜阳度必须高。色娇者为佳。颜色的饱和度高,颜色深,但是深而不暗。颜色深度起码要占70%,颜色淡者不能叫老坑。中国人所指色“老”是指颜色够深。当然颜色深浅全凭感觉,无一定量尺度。不仅颜色老并且一定要艳。

b透光性:透光一定要好,水头足。起码要有二分水到三分水,非常晶莹。只是色好,但是不通透者,不能叫老坑。因为老坑种一定是和透光性联系在一起。当然,老坑的透光性也有很多级别,最高级的是龙种,底色俏和浓艳化为一体,摄人心肺。萤光十足。

c结构(质地):细至非常细腻,肉眼很难看到颗粒,晶体呈纤维状,结构紧密。所谓“坑味”,指的是质地非常细腻所呈现的质感,抛光度可以很好。呈现“刚味”反光。

d用途:为顶级戒面的材料,用来做光身戒面或者手环。所谓帝王玉即是老坑玉。

e产状:多数呈根色出现,也有出现在交代形成的团色中。例如后江场口较多出现老坑种,好的乌纱也出现老坑种。原生矿很难出老坑种,其绿色主要是含铬较高的硬玉组成。

2、深青种

a颜色:顾名思义,深青呈较深的绿色,但颜色与油青种不同。不带灰色或者蓝色,只是绿色太深。可在90%深度,以致于发黑,带有黑点。颜色均匀,满色,但是不够鲜。

b透光性:水头不足,但不像干青那么干,可以有3厘水,行内称为短水货。

c结构:中等粒度,纤维状到长柱状镶嵌结构

d用途:深青一般做较薄的首饰,如怀古、马鞍等,或者挖底玉件。以减低颜色深度,增加透光性。

e产状:产于次生矿砾石中,颜色深可能与含氧化铁分子多有关。

3、铁龙生种

铁龙生为缅甸语,意思是满绿色。

a颜色:几乎全部是绿色,绿色鲜艳,无颜色与底之分。只是有部分色浅些,有部分色深。一般来讲颜色为中等深度,纯的部分颜色很鲜艳,非常特别。差的铁龙生有白花和黑点。

b结构:粒状结构,结合方式比较松散,质地好者稍紧密,质地差者手摄之即散开。中等粒度。结构比较特殊。因此与干青有很大区别。有的部分可见到一定方向的排列结构,微细的裂隙多。

c矿物组成:根据显微镜下薄片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结果,铁龙生种翡翠主要是由含铬的硬玉组成,约占95%,其它是有闪石类矿物和少量钠长石。

d透光性:透光性差,所以业内将其称为“薄水货”

e物理性质:比重3.30—3.33;折射率,1.66左右。

4、雍曲种

a颜色,大部分绿色,但可以分出底和色的界限。颜色一般较深,有的部位底灰,颜色不十分均匀

b透光度:不均匀,有的地方水头好,可以做戒面,大部分水头普通和差。

c结构:结晶粗细不等,为粒状颗粒,一般比铁龙生佳。内裂比较少。

d矿物组成;主要是含铬硬玉组成,有少量的角闪石类矿物。

e产状:产于缅甸北部帕敢龙肯场区的北部雍曲磨。为原生矿新坑。

5、丝瓜绿种

主要是一种绿色的翡翠,其颜色基本上是绿色,但分布十分不均匀,可见浅色和绿色交替分布。

a颜色:中等深绿色,颜色鲜阳,深、浅分布不均匀,且出现纹路,但是这种纹路不是直线型,由于颜色深浅变化出现波浪状纹路,形象的说是类似丝瓜的脉络,故称为“丝瓜种”。

b透光性:1分水左右

c结构:中粒,细粒或者纤维状结构。

d用途:可做光身的首饰及花件

e产状:在次生矿砾石中发现,呈根色或者团色。

6、梅花鹿种

顾名思义,该种翡翠分布就像梅花鹿的皮,呈斑点状分布。

a颜色:浅绿色-中等绿色的底色中间分布斑点状深绿色,颜色分布特别,但斑点边界与底色融化,显得颜色柔和美丽

b透光性:冰透,可有大约1分水

c结构:中-细粒粒状至纤维结构

d用途:多做首饰和挂件

e产状:呈色根出现,次生小砾石中发现,但也颇为少见。

7、芙蓉种

颜色较清淡的绿色(不带黄),色分布均匀,半透明。

a颜色:颜色比较淡,颜色深度大约在50%左右,但有一定鲜阳度。与油青最重要的区别是色不暗。绿色满色,无绿色与底之分。

b透光性:中等透光,属于冰糯级别,大约1分半水。

c质地:中等粒度,可见不明显的粒状结构。质地比豆底好。

d产状:以仓色为主,往往以“底”出现,可能是重结晶的作用形成

e亚种:(1)靓色芙蓉种:比一般芙蓉种好,也就是颜色较深,价值很高。(2)芙蓉种起青根:比一般芙蓉种颜色均匀,这种芙蓉种在均匀淡色中有较深的根色。颜色多了,价值就高。用途:一般的芙蓉种做中档手环比较好看,颜色好的芙蓉种做光身平安扣好。

8、豆种

这是翡翠里最复杂的系统,翡翠业内有个说法叫“十有九豆”,可以说,翡翠90%可以划分为豆种这个大范围。8种常见的豆种:

a、豆青种。是指典型绿豆颜色的豆种,颜色浅,偏黄,鲜度较差,其颜色可能是由于少量铁离子取代铝离子所致。呈仓色出现,结构粗,透光性差,为低档翡翠种属。往往做低档的手环。

b、冰豆。是指透光性比较好的豆种,豆种成斑状结构,其质较细,可透光,比一般豆种质量好。是中档翡翠。

c、甜豆种。是指颜色比一般豆种好,颜色不是很深,但是较鲜,色均匀,令人喜爱。是中高档翡翠。

d、彩豆种。是指颜色比较多,有一定深度,比较鲜阳,比甜豆颜色更佳,可做高档货。这种颜色多数是后期含铬溶液参透而形成。这种彩豆一般出自黄岩砂皮。所谓豆易生色,主要是指这种豆种。查理豆属于这种豆种。

e、油豆种。只要是指油青种的底色,但呈斑状结构,可能是一种交代残余结构。

f、猫豆种。是指有一定绿色的豆种,但是其底色有许多污迹——黑色或者褐色,有时像沥青一样的斑点,估计是一种次生色,影响颜色的渗透。若用强酸侵泡,可洗净这种原料,是B货翡翠的好原料。

g、细豆:是指颗粒比较细,结构均匀的豆种。

h、粗豆种:是指颗粒较粗,具有柱状或长柱状结构豆种,无有水头,透光差,档次很低。大家平时说的公斤料子一般就是属于最差的豆种,建议不要去玩,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9、玻璃种和冰种

这两个种主要是指无色透明的翡翠,只是透光性有所差别而分玻璃种和冰种。

a、玻璃种。是指透光性最好的无色翡翠,这种翡翠结构细腻,为纤维状结构,肉眼几乎见不到颗粒,因此,抛光度超好,有强烈的刚性反光。它的折射率、比重都是硬玉指标。从化学分析看,这种无色翡翠化学成分比较接近理论化学值,不含或含非常微量的铁元素。不含铬元素。

b、冰种。相对玻璃种来说,杂质比较多一点,底柔一点,或棉,或雾等等。价值比玻璃种要低。纯净的玻璃种无色翡翠非常罕见,属于高级翡翠。这种无色翡翠从3年非典以后,迅速受到市场青睐,变成翡翠新生派力量。过去翡翠都是玩色货,没有色的翡翠视为不正宗。但是3年以后,以揭阳为主的新生力量,把无色玻璃种翡翠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受到市场普遍认可。因而3年翡翠进入玻璃种无色时代。在行情最好时期,一公斤取手环的顶级无色玻璃种料子卖到过千万,这是市场认可的结果。所以从那时开始,有句最有名的话叫“内行看种,外行看色”。平心而论,其实好种的翡翠,的确是很美丽,很灵动。过去老做翡翠的喜欢色,尤其赌石头的时候,看到色就是天价,无色的则丢掉,尤其以香港、台湾帮为代表。但是后起之秀阳美帮把这种无色玻璃种翡翠发挥了它的灵气后,阳美正式取代台湾、香港帮变成翡翠界龙头老大,这种取代,我个人认为是人们对翡翠的认识由初级向高级的过渡,揭阳也因玻璃种而暴富起来。因此,阳美在整个翡翠流程种占据了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被称作“翡翠的哈佛大学”。

10、油青种

油青是一种绿色的翡翠,种好,质细腻,唯一的缺陷就是颜色偏灰,偏蓝,为混浊的绿色。在行业内部用“油”这个字很贴切。油就代表:颜色偏灰。这种颜色不令人喜欢。

a颜色:可以为满色,但颜色浓度可深可浅,深者可以有80%的色,淡者类似芙蓉种。绿颜色不正,偏灰、偏蓝,这是油青最大的标志。

b透光性:透光性比较好,既有水分,但是颜色暗,影响其透光性。

c结构:纤维状结构,质地细腻。

e矿物组成:主要是硬玉矿,绿辉石及角闪石类矿物,往往可见铁染现象。颜色可能含有铁高绿辉石或者角闪石。

11、雷劈种

由含不规则裂隙纹而得名

a颜色:中等鲜绿色,颜色基本满色,有白色斑点。

b透光性:中等,有一分水

c结构:细粒-中粒,纤维状结构,质地细到中。

e矿物组成:主要是硬玉矿物,含有一定量铬离子鲜绿色。

f产状:产于缅甸帕敢西北雷打石矿区,为原生矿残积层。

g用途:做小光身物件

12、跳青种

a颜色:绿色呈斑点状分布于白色、淡绿色或灰色地子中。沿斑点延长方向,绿色的浓度和鲜阳度变化比较大。底为白色,较淡的绿色和灰色等。

b透光性:底子可能有不同透光性,玻璃底较少见,可见冰底,粉底,豆底等。

c结构:底的结构粗细不一,多数为中粒粒状结构

d亚种:玻璃底跳青、冰底跳青、粉地跳青等。

e产状:少见大片出现,绿色斑点为侵染状交代所致。

f用途;手环或者雕件

13、金丝种

a颜色:可分为两个部分,即绿色与底色。绿色:呈平行排列细条状,条可细可粗,时断时续。颜色的深浅及阳度也不一,所以商业价值差别很大。

b底色:叫浅绿色、白色。这种绿丝丝条未在紫罗兰地中出现过。

c透光性:底色透光性不一,可以有玻璃底、冰底、芙蓉底、豆底、粉底等

e结构:纤维状,细粒至中粒。

f产状:多呈大片出现,片状,片麻状结构,可分为变质分异作用形成,也可能是后期交代作用形成。

g亚种:玻璃底金丝种,冰底金丝、芙蓉金丝、豆种金丝或粉种金丝。其中玻璃底金丝很罕见。

h用途:根据色调可做手环、花牌。

14、花青种

花青种这个词是针对绿色分布而言,凡绿色分布不规则的翡翠统称花青种。

a颜色:可分为两个部分,即绿色和底色。绿色:不呈任何规则形式出现,可呈树枝状,脉状,也可呈团状,总之无一定形态。

b底色:颜色浅,无色,淡绿色或者灰色

c透光性;透明的玻璃底、冰地、芙蓉底、油底、油底等。

d结构:细粒-中粒结构,或者斑状结构。

e产状:细脉侵染状,不同形式交代或变质作用。

f用途:做花件、手环、雕件。价值主要决定在颜色分布的面积多少及鲜阳度。玻璃底花青价值最高。

15、白底青种

白底青种底色雪白,但不透明,绿色相对比较鲜艳,分布广泛。

a颜色:可分两部分,即绿色和底色。绿色:鲜艳的绿色,多为中等浓度,少量淡绿色。绿色呈团块状,不规则状,稀稀落落分布。底色:比较白或者白。

b透光性:一般比较不透明,即粉底,但是个别到冰底。

c结构:一般比较粗,属于豆底,中粒粗者多,少数细粒。

d亚种:细粒白底青,粗粒白底青。

e产状:原生翡翠矿,大面积分布。多产于多磨矿区和班加磨。

f用途:手环,花牌或者雕件。注:在清朝中期的翡翠成品比较多见。

16、八三种

八三种又称八三花青,因为此种翡翠在年大量出现在市场,故得名。大陆称“巴山种”;缅甸称为“希马”。这种翡翠是原生矿,种嫩,适合做B货,主要产于缅甸的希马场口。

17、紫罗兰种

紫罗兰又称紫玉,色类似紫罗兰花而得名。中国传统又称“春”,据说云南华侨认为茄子花的紫色最为美丽,而它又是在春天开放,所以称为“春”。

a蓝紫色种:紫色偏蓝,带蓝的紫色。天然紫罗兰中,此种有较深的蓝紫色,是其他紫色不可能有的。但是颜色多数不均匀,从原料宏观看多呈团状或者斑点出现。从来没有脉状出现。深的紫蓝非常稀少,都是原石里面夹有蓝紫色斑点。

b紫豆:蓝紫色的翡翠多数均以豆底出现,即所谓紫豆,结构一般为状粒、短柱状中粒至粗粒,细粒比较少。

c红紫色种:颜色偏红,尤其在黄灯下为桃红色,非常透明,均匀度好。可以达到玻璃种或者冰种,非常罕见。

d粉紫种:主要指非常淡色带粉红的紫玉,颜色十分均匀。这一点是蓝紫种不及的。但是颜色大多数极其淡。未见深色,好似芙蓉石英,做出成品色淡。淡透光性中等,有的比较冰。结构为细粒王斑状,种与质均比蓝紫玉好,但比红紫色差。从相玉角度看:皮壳一般为白色至非常淡黄色的砂皮。

e茄紫色:主要是带灰色的紫玉。紫色中常常带灰色,有灰暗的感觉。

f天蓝色:这是顶级颜色,好似蓝天,种水玻璃种。几百年场口出过一份,历史上有名的马家玉。顶级孤品。

18、墨翠

缅语称作“不来切”。按地质理论,它是介于铁龙生和油青之间,钠铝辉石含量大于等于50%。常见的缅甸密支那矿坑出四种墨玉:

a墨翠:钠铝辉石含量大于50%,且含Cr、Fe较高,属于翡翠类。

b绿辉墨玉:主要成分是钙铝辉石,且含Fe较高。

c硅质墨玉:即含Fe或含C的硅质岩。

d角闪石墨玉,即角闪石。

下面,从6个方面做一个对比,就比较容易区分上述四种墨翠了:

这里着重介绍一下什么是皱皮现象。皱皮现象也称“橘皮结构”或者“波浪状结构”,即用10倍放大镜观察玉石抛光面,其抛光面是不平整的而有微微起伏的现象,这类现象在墨翠里面很特殊。产生皱皮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纳铝辉石与纳铬辉石、钙铝辉石、纳长石之间的硬度不同,由它们组成的玉石,其抛光面必然会因为硬度的差异而产生“皱皮现象”。第二,钙铝辉石、纳铝辉石、纳铬辉石、纳长石同属斜方晶系,斜方晶系矿物垂直C轴与平行C轴两个方向硬度有微小的差异。当同种矿物在岩石中呈无序排列时候,也会使抛光产生“皱皮现象”。今天深入说说各种翡翠抛光面的细微差别:

1、翡翠的抛光面呈明显的、平面状不规则的“浅入台地”或“浅平盆地”状的皱皮现象。

2、干青呈明显的、细小的蠕虫状皱皮现象。

3、绿辉墨玉呈细小的涟漪状皱皮现象。

4、水沫子在抛光不精的玉件上看不见皱皮现象,但在精抛光的平面上,皱皮现象为小圆坑状并且夹有大量不规则沙眼。因此,抛光在翡翠行业学问很深,不可小视。









































白癜风专科诊疗医院
白癜风如何根治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ksmz.com/zzyjg/36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