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简介 患者女76岁 主诉:发现血糖升高15年,左眼睑下垂6天。 现病史:患者缘于15年前查体时发现血糖升高,空腹达8mmol/L,医院,进一步检查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降糖治疗,自诉血糖控制可,2年前患者因血糖控制欠佳,改用胰岛素降糖治疗,患者病情缓慢进展,6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睑下垂,复视,为求进一步诊断治疗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最高血压达/mmHg,目前应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可。间断胸闷、心悸1年,未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查体:左眼睑下垂、左眼裂小于右侧,水平复视,双侧瞳孔等大,左眼球处于外斜位,不能向上、向内、向下转动。 辅助检查 随机血糖13.8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肌缺血。 胸片:两肺纹理增重 头颅核磁共振检查:两侧顶部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变性,脑萎缩;垂体萎缩,空碟鞍;头颅MRA:颅内动脉硬化症。 腹部彩超:肝内胆管回声增强,胆囊壁粗糙,右肾盂分离,胰脾左肾门静脉未见异常。 血管彩超: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双侧椎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静脉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双下肢股静脉-腘静脉未见明显异常。 肌电图:所检肌肉左侧口轮匝肌MUP时限偏宽,波幅偏高,提示神经源性异常,余被检肌肉未见异常。右侧正中神经受损,主要受损部位在腕部,左侧正中神经指-腕SCV减慢,提示此神经轻度受损。右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延长,提示神经源性受损。其他被检神经未见异常。 血、尿、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糖化血红蛋白9.2% 血脂、肝肾功能、生化六项、血凝四项、甲功六项未见明显异 血流变:高粘血症倾向。 诊断及治疗 诊断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冠心病心绞痛型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 治疗方案 控制血糖:甘舒霖R+甘精胰岛素 控制血压: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改善循环、扩张血管:疏血通、胰激肽原酶片 营养神经:维生素B族鼠神经生长因子 抗氧化治疗:硫辛酸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 针灸理疗 预后 发病机制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不够明确,多数观点认为是受到糖尿病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作用后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①由于葡萄糖代谢障碍引起Schwann细胞水肿,而致神经节段性脱髓鞘改变:在竞争抑制作用与细胞中增高的山梨醇作用下,降低细胞外肌醇进入到细胞的几率,并减少细胞中的含磷脂酰肌醇含量,降低Na+-K+-ATP酶的活性,使细胞Na+积聚,减慢神经传导速度,对轴索和胶质结合产生影响,造成神经纤维脱髓鞘,损伤神经。 ②维生素B族代谢障碍; ③糖尿病特有的微血管病变:高血糖导致微血管出现病变,增加神经内膜血管阻力,影响缺氧、缺血和神经能量的代谢,导致周围神经发生缺血性传导阻滞,减慢神经传导的速度,最终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出现特征性生理异常,其血管病理特征为神经内膜血管狭窄、管腔闭塞、管壁增厚以及血栓形成; ④糖尿病所致的动脉硬化导致缺血而致神经损害。 诊断建议 诊断 目前诊断动眼神经麻痹并不是十分困难,如遇眼肌麻痹时,不能只考虑颅内病变的原因,同时还要考虑到糖尿病引起的眼肌麻痹的可能。 鉴别诊断 首先应考虑颅内动脉瘤等疾病压迫动眼神经所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 其次是考虑痛性眼肌麻痹; 在此应同海绵窦综合征区别,海绵窦综合征常因外伤、肿瘤、炎症等所导致。 此外还应与眼肌性重症肌无力、甲亢、核间性眼肌麻痹等病症相鉴别。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症特点 中老年人多见 突然发病 多为单侧 多表现为不全麻痹 眼内-外肌麻痹分离 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上下视及内收受限,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正常。 临床发病与病程及血糖水平不平行 预后较好 延伸阅读: 双足浮肿2型糖尿病1例 艾塞那肽治疗合并脂肪肝2型糖尿病患者1例 上海九院:过度减肥闭经2年余发现颅内异常患者的诊疗 少林气功来蔺演出行善为名诈骗为实中药养生这五款药粥可食疗咽喉炎你不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ksmz.com/zzywh/12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