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五磁共振成像

任务三磁共振成像序列

每天坚持学习,每天进步成长,看着自己一点点进步,记得给自己点赞哦!

本次课的重点内容是脉冲序列!

一、脉冲序列

脉冲序列:具有一定带宽、一定幅度的射频脉冲与梯度磁场组成的脉冲程序;

包括:RF脉冲、梯度磁场、MR信号;

MR图像对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像参数。

(一)时间相关概念

1.重复时间:两个激发脉冲间的间隔时间。

2.回波时间:激发脉冲与产生回波(即读出信号)之间的间隔时间。

3.有效回波时间:90°脉冲中点到填充K空间中央的那个回波中点的时间间隔。4.回波链长度:指一次90°脉冲激发后所产生和采集的回波数目。

5.回波间隙:指回波链中相邻两个回波中点间的时间间隙。

6.反转时间:把°反转预脉冲中点到脉冲中点的时间间隔。

7.信号激励次数(也称平均次数NSA):通过增加采集次数,可对噪声进行平均,降低噪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8.采集时间:指整个脉冲序列完成信号采集所需要时间。

(二)空间分辨力相关概念

1.层厚:层面越厚,产生的信号越多,信噪比越高,垂直于层面方向的空间分辨力越低。

2.层间距:指层面之间的间隔。

3.矩阵:指磁共振图像层面内行和列的数目,也就是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方向上的像素数目。

4.视野:由跨越图像的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距离确定的。

5.矩形视野:前后径短左右径长的矩形视野。

(三)翻转角α:在射频脉冲的作用下,宏观磁化矢量M0偏离平衡状态(B0方向)的角度。

二、自旋回波序列

(一)单回波SE(spinecho)序列:最基本的序列。

1.SE序列的特征:90°-°-信号---90°-°-信号---

先施加90°脉冲,间隔TE/2时间施加°脉冲,经TE/2时间测量回波信号。

90°脉冲,使MZ翻转到XY平面变为MXY。

°脉冲:使离散的质子相位重聚,形成自旋回波。

2.SE序列的加权像:图像对比特征不仅与组织的T1、T2、质子密度等有关,并与TR、TE等参数有关。选择TR和TE值,可获得T1WI、T2WI和PDWI。

(1)T1WI:短TE和短TR,即两短。

(2)T2WI:长TE和长TR,即两长。

(3)PdWI:短TE和长TR。

T1加权像:用短TR(~ms)和短TE(10~25ms)时得到T1WI。

T2加权像:用长TR(~ms)和长TE(80~ms)时得到T2WI。

质子密度加权像:用短TE(10~25ms)和长TR(~ms)时得到PDWI。

(二)多回波SE序列

90°RF脉冲后以特定的时间间隔连续施加多个°RF脉冲,产生多个回波。

三、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1.FSE序列的脉冲特征:在90°射频脉冲后利用多个°复相脉冲产生多个自旋回波。

90°-°-°-°-°---90°-°-°-°-°---

2.多回波SE序列与FSE序列区别

多回波SE序列:每个周期得到一个相位编码数据,每个TR中相位梯度以同一强度扫描,采集的数据只填充K-空间的一行。

FSE序列:每个TR内得到多个不同的相位编码数据,形成每个回波的相位梯度大小不同,采集的数据可填充多行K-空间。

一个TR内获得多个相位编码数据,可用较少的TR周期形成一幅图像,缩短扫描时间。

3.FSE序列扫描时间

回波链长(ETL):RARE序列中,90°脉冲后用°脉冲所采集回波的数目,也称时间因子。

采集时间(TA)=1/ETLxTA(SE):与SE序列相比,FSE序列的扫描时间降低了ETL倍。

四、反转恢复序列

(一)反转恢复序列(IR)

1.脉冲特征:°-90°-°-信号---°-90°-°-信号;

°脉冲使纵向磁化翻转到负Z轴;经TI时间施加90°脉冲,将纵向磁化翻转到XY平面;90°脉冲后再施加一个°复相脉冲,在TE时间内产生一个回波信号。

成像参数:反转时间(TI)、TE、TR。

TI为初始°与90°RF脉冲的间隔;IR序列中TI是决定图像对比主要因素。

IR序列的优点:T1对比很好;

IR序列的缺点:扫描时间很长(长TR);

2.IR序列:

①主要用于产生T1WI和PDWI;

②形成重T1WI,完全除去T2作用;

③除重T1WI外,主要用于脂肪抑制和水抑制。

(二)短TI反转恢复序列(STIR)

处于转折点的组织信号为零;

选择特定的TI时间,使某种组织处于转折点,在转折点的MZ=0,则该组织信号被抑制。

采用短的TI(≤ms),T1非常短的组织(如脂肪)处于转折点,MZ=0,则抑制了脂肪信号。

TI值依赖于该组织的T1值;TI选择要满足在90°脉冲发射时,该组织MZ恰好恢复到零。

用于抑制骨髓、腹部等部位的脂肪信号,更好显示被脂肪遮蔽的病变,可鉴别脂肪与非脂肪结构。

(三)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AIR序列)

采用长TI和长TE,使长T1组织处于转折点(比如液体),则该组织信号为零,是水抑制的成像方法。

常用于脑多发性硬化、脑梗死、脑肿瘤等疾病的鉴别诊断,尤其是病变与富含脑脊液的结构邻近时。

五、梯度回波序列

脉冲特征:用<90°(α)脉冲激发,用反转梯度取代°复相脉冲。

GRE序列的两个特点:

(1)射频脉冲激发角度小于90°;

(2)用反转梯度取代°的重聚脉冲(回波的产生依靠读出梯度场,即频率编码梯度场的切换)。

小角度激励后,纵向磁化保持较高的幅度,短时间内便可恢复,可再次接受新脉冲激励,有利于显著缩短TR。

α脉冲后,施加的梯度磁场会使质子快速失相,MR信号迅速消失,再施加一个强度相同、方向相反的梯度磁场(主要是读出梯度),使离散的相位重聚而产生回波(即梯度回波)。

图像对比主要依赖于翻转角α、TR和TE。

六、回波平面成像序列

EPI是目前最快的MR成像技术。

(一)基本原理

与单次激发HASTE序列相似,EPI序列在激发后,利用的是读出梯度的快速连续振荡,产生的是梯度回波链。

数据采集是在读出梯度快速往返振荡过程中进行的,梯度反转一次产生一个具有独立相位编码的梯度回波。

(二)分类

1.按激发次数分类

(1)单次激发成像:一次RF脉冲激发后连续采集一连串的梯度回波,即在一个TR期间采集所有的数据,完成K空间填充。

读出梯度快速切换,同时相位编码相应调制,且保持稳定。

单次激发的缺点:信号强度低、空间分辨力差、视野受限及磁敏感性伪影明显等;

(2)多次激发成像:将原始数据分成两次或更多次采集,可明显克服上述缺点的方法。

多次激发图像质量较好,对设备的梯度系统要求相对降低,但成像时间相对延长。

2.按EPI准备脉冲分类:EPI只是一种数据读出模式,可与任何形式的脉冲序列的结合,产生不同对比。

(1)GRE-EPI。小角度激励后利用EPI技术采集梯度回波链。

(2)SE-EPI:EPI与SE序列结合,称自旋回波EPI。

°脉冲,获得SE回波,EPI获得梯度回波链,SE回波填充于K空间中心区域。

(3)IR-EPI:EPI与IR序列结合,形成IREPI图像,可产生典型的T1WI。

选择适当的TI时,还可以获得脂肪抑制或液体抑制图像。

图片来自网络,文字由黄天当立编辑整理;编辑匆忙,难免会有不当之处,如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感谢往昔岁月、??的赞赏

赞赏

人赞赏









































中科白癜风名医会诊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ksmz.com/zzyyy/72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