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对脑梗死灶发现早、敏感性高。发病后1小时可见局部脑回肿胀,脑沟变窄;随后出现长t1和长t2信号异常。mri对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的腔隙性梗死灶十分敏感。 2、 出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ct上在低密度脑梗死灶内,出现不规则斑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占位效应较明显。 1、 缺血性梗死:缺血性梗死ct上见低密度灶,其部位和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呈扇形,基底贴近颅骨内板。2-3周时可出现“模糊效应”,病灶变为等密度而消失;增强扫描可见脑回状强化。1-2个月后形成低密度囊腔。 3、 腔隙性梗死:腔隙性梗死系深部髓质小血管闭塞所致。低密度缺血灶10-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中老年人常见。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ksmz.com/zzyhl/9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