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大变原来是“病”了 “你们怎么又到我家来吃饭呀?饭钱带来了吗?”“我的钱怎么才这么点,是不是你们拿走了?”李阿姨大发脾气,觉得家里人骗她,不重视她了,开始骂老伴,这种事情不是一两次了,这是近半年李阿姨家经常发生的对话,以前和蔼可亲的老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特别吝啬、不讲理,怕子女来家里吃饭,花她的钱,不肯给孙子、孙女零用钱,还经常到外面捡垃圾回家,说是贴补家用,性情大变。 家里人都觉得很纳闷,李阿姨退休前是一名会计师,有退休金,老伴是大学教授,子女都已成家,生活无忧,但是近几年李阿姨变得越来越吝啬,还经常“丢三落四”,老是忘了把东西放在哪了,把家里翻得乱七八糟,还向人乱发脾气,炒菜忘了放盐,出去买个菜都算不过来该找多少钱,差点让人给坑了,张大爷觉得很奇怪,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老年性痴呆。 痴呆已成第四大杀手 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其智能损害的程度足以干扰社会或职业功能,是慢性进展性的疾病,损害的范围涉及记忆、行为、人格、判断、注意力、视空间技能、语言、逻辑推理等多种高级神经功能。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痴呆发病人数高达万。痴呆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和脑卒中的第四大杀手,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年龄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一般认为,大于60岁以上的人群中,每增加5岁,痴呆的患病率将增加1倍,80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可达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到年将达到2.3亿,占人口总数的20%以上。 调查显示,我国轻度痴呆患者的就诊率为14%,中度痴呆患者的就诊率为25%,重度痴呆患者的就诊率为34%。但在农村地区,痴呆就诊率更低,很多痴呆患者在家中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 谁会不幸地患上“痴呆”? 许多研究发现,老年性痴呆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是男性的1.5~3.0倍。老年性痴呆患者中一部分是因遗传而导致的,但这类病人仅占老年性痴呆总数的5%~10%。即痴呆家族史是老年性痴呆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家族中若有老年性痴呆患者,其一级亲属的发病率较普通人高3.5倍,大约60%直系亲属在进入80岁时可发展为老年性痴呆。家族性老年性痴呆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但部分病人可在30岁左右发病,且病情发展也快。 受教育程度与痴呆的发病率有关。受教育程度越低,痴呆的发病率越高。有研究显示,未受教育者痴呆的相对危险是受过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者的两倍。 症状:健忘、焦虑、自私、暴力 老年性痴呆起病隐匿,如果 以记忆力下降为主,以近期记忆下降为早期和最主要的症状,逐渐加重后才发生远记忆受损,包括自己的经历、生活中重大事件等,严重时出现完全性遗忘。其次以精神和行为异常出现较早。如早期可有焦虑不安,易为一点小事发脾气,也可表现为情感冷淡,对人对事无动于衷;性格变得自私,不知关心亲人的改变在早期也可见到,逐渐加重后,不知饥饱、不知自理卫生、不修边幅等;行为异常方面早期就可以丧失工作的主动性,终日无所事事,无目的的徘徊;有的患者捡拾东西;有的则到处乱翻东西或乱藏东西;有的患者冲动、打人、骂人、极其凶暴;有的患者不知白天还是夜间,常常在傍晚时吵闹加重,称为“日落现象”,夜间活动增多,难以克制;有的患者到处乱走,游荡。较早出现应用工具的能力下降,如接听电话、上街购物、管理钱财、烹调等家务劳动、洗衣、吃药等。早期阶段这种生活功能受损极轻,常不被发现,中度痴呆时才较为明显,重度痴呆阶段,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不可根治,提早干预最重要 此病的病因和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脑萎缩、脑白质变性、神经脱髓鞘、脑血流改变、遗传等与本病的发病均有关系。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与病毒有关。 目前对于痴呆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行为治疗。老年性痴呆是慢性进展性疾病,是不可逆转的,目前对此尚无根治疗法。晚期痴呆患者当前没有很好的治疗药物,重在护理、预防并发症为主。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经过积极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中医治疗痴呆,可以辨证用药,配合针灸、按摩、外用药等综合方法,在痴呆早期、中期取得较好的疗效,可以改善智能障碍,减轻甚或消除困扰和影响病人生活及社会活动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病情。 来源:工人日报 平台网站成立!网址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