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资料

患者邹某,女,45岁,因反复眩晕5天于-02-05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5天无明显诱因突发眩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活动受限,轻微活动时即出现明显恶心、呕吐,共持续2天,当地就诊,行颈椎CT示:颈椎间盘突出。对症治疗后症状减轻,但现仍觉头晕,体位变化时加重,静止时稍减轻。无头痛、发热、无言语不清、吞咽困难,无四肢乏力,无耳鸣,无听力下降,无偏侧肢体活动障碍及感觉障碍,无咳嗽,无发热等。为求进一步诊疗,今就诊我院,拟“头晕查因”收住我科。

前庭神经炎。

1、头部MRI:脑白质少许变性灶;颈椎CT示:颈椎间盘突出。

2、VNG:前庭功能周围性病变。

3、纯音测试:双耳正常听力图。

4、DHI量表:60分,中度残障。

5、主观感觉:3分(0~10分)。

6、美国NeuroCom平衡诊疗系统:

01

02

03

04

▲平衡评估结果:

SOT:视觉、前庭感觉、本体感觉信息利用明显不足,跌倒风险明显。

MCT:双侧运动控制潜伏期延长。

SNT:步行右侧转向稳定性差。

TA:直线行走稳定性差。

二前庭康复训练

▲VOR+VSR双重任务前庭功能训练

三疗效对比

1感觉结构测试

前庭康复前

前庭康复后

▲总结

综合得分提高>8分。

本体感觉、视觉、前庭感觉利用明显提高。

平衡策略、重心位置明显改善。

2运动控制试验(MCT)

前庭康复前

前庭康复后

▲总结

综合评分较前降低,反映运动控制能力较强提高。

3行走快速转身试验(SQT)

前庭康复前

前庭康复后

▲总结

右侧转向时间缩短,转向晃动减少,反映右侧转向稳定性提高,双侧转向对称性提高。

4脚尖对脚跟走试验:(TandemWalk,TW)

前庭康复前

前庭康复后

▲总结

步速提高,步行晃动减少,步行稳定性提高。

5DHI量表

DIH量表:60分,中度障碍

主观感觉:3分(0-10分)

DIH量表:20分,轻度障碍

主观感觉:1分(0-10分)

▲总结

残障程度降低,主观感觉明显改善。

6视频疗效对比

治疗前

治疗后

四讨论

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neuritis,VN)是前庭庭系统疾病的常见病。急性发作性眩晕和平衡障碍是前庭系张力性失衡的结果,有强烈的旋转感,头动或体位改变时眩晕症状加重;一般都伴有平衡障碍,易于向患侧偏斜。

外周前庭病变的功能恢复是外周前庭功能和中枢前庭代偿的结果(前庭张力失衡的恢复)。换言之,患者的功能可以恢复,但一侧前庭功能低下还是持续存在。前庭神经炎的恢复往往需要数周的时间,更长的恢复期也很常见。患者越早开始前庭康复锻炼,功能恢复就越快,越完全。前庭康复锻炼的目的是加速前庭康复的进程,并改善最终的康复水平。

前庭康复是一种专门针对前庭系统设计的运动性训练,通过运动训练促进前庭适应和代偿,改善或恢复前庭功能损害性异常的物理治疗方法。

眩晕诊治框架

VN前庭康复取得疗效要点

主观感觉评价与定量评定相结合,精准评估患者。

深入分析患者症状特点,制订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训练难度、剂量实时调整,在“安全”的范围内打破一成不变的训练套路。

-End-

作者简介

·郑文华·

主管前庭康复治疗师,医院康复训练中心技术组长,眩晕平衡中心负责人。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前庭康复、神经康复工作8年,致力于研究眩晕疾病的前庭康复治疗及各类疾病所致平衡功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

信息来源:医院康复训练中心

图文编辑:曾晓玲

审核:郑文华

促进康复技术与管理交流

宣传康复科普

传播学科文化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ksmz.com/zzyhl/107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