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磁经络养生馆:什么是真正的中医?什么是上医?什么是医学之道?上承国术之道,下秉病患之苦,以内经等古典为师,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本,传播和践行绿色、自然、健康、治未病、天人合一的中医生活理念!并吸取现代医学的精髓,互补长短,以践行治病救人之本分。欢迎你走进我们,让我们一起真正了解中医的博大魅力!

一、分享中医医道,分享传统和经典,一起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传播中医。

二、传播中医学习课程,让更多中医爱好者能走入中医大门;

三、举办行业交流,推广中医治法。

四、最专业的   医院检查身体,发现各方面的指标没有问题,医生就会让你回家,认为你身体没事。但是你自己会感觉身体不舒服。这种情况在中医看来就不是健康态,是病态。

  通过西医的标准,我们并不能判断出来到底是身体的哪里出了问题。但是通过中医的健康标准,我们就能知道是身体的哪里出现了病症。下面是从中医角度来定义的人体各个表面征象的健康标准,大家可对照进行健康自检。

  皮肤——饱满、有光泽

  皮肤、头发、身材,是现在美容界最关心的三个方面,也是能看到的身体最直观的外在表现。

  皮肤的表现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望诊。望诊望的是气,我们通常说一个人的气色很好,说的就是皮肤的光泽度、透明度和色泽。身体好,皮肤就饱满,气血就充足,看着就有光泽。皮肤不好,脸色就会显得差一些。

  大部分女性对皮肤都比较   头发——黑、柔顺

  中医认为头发健康有两个标准:第一是柔顺。柔顺代表这个人的气血比较和顺。第二个是颜色要黑。头发乌黑代表这个人的气血比较充足,肝肾得养。符合了这两点,就表示这个人比较健康。

  身材——符合遗传与体重标准

  其实这并不是衡量一个人健康与否的标准。健康关键要看一个人的身材和身体的整体比例,还包括一些遗传因素。那么身体和体重的标准以什么来衡量最好呢?以个人的感受衡量最好。有的人身体很胖,但是他的动作非常灵巧,这样的人健康就没有问题。有的人身体虽然瘦,但是他的动作非常笨拙,这样也是不健康的。所以说,只要自我感觉身轻体健,行动敏捷无碍,即是健康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感觉当中,特别是对身体的感觉。所以说中医对于人体的概念,大多数是通过自我感受来判定的,而不是单纯地通过指标。

  牙齿——光泽、细腻

  中医讲“齿为骨之余”,就是说人体的肾气通过牙齿表现出来。我们都知道牙齿如果洁白光泽坚硬、表面晶莹细腻的话,说明这个人肾气足,这也是长寿的一种表现。假如说一个人的牙齿枯黄,而且很早就出现问题的话,说明这个人肾气不足,代表这个人的能量、物质基础差。

  在古代,人们看孩子能不能活下去,能不能长寿,有两个标准,第一个就是看头发;第二个就是看牙齿。这种判断标准在明、清代宫廷里比较常见。因为皇家在把江山传给后代的时候,首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继承人的身体一定要好。

  眼神——灵活、有定力

  眼神是一个人有无精神的外在表现。评判标准是看一个人的眼神是否有定力,是否专注、灵活。

  肾气虚的人的眼神是外散的,游离不定的。

  肝气虚的人的眼神容易发涩。

  现在有很多白领,尤其是IT行业的,很多人都用眼过度。用到后来眼睛就不好了,目光呆滞无神,实际上是把神都散开了。肝开窍于目,用眼太多把肝气给损伤了。

  只要是用眼过度,睡眠就不会太好,身体就容易累,这都是神气外散。

  听力——细听针声

  肾开窍于耳,听力的好坏是判断身体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我们都知道,人老了会有两种外在表现特别明显,就是眼花和耳聋。人如果健康的话,眼神是专注的,耳朵也可以听到很细小的声音。

  听力不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通过补充肾气的方法,就可以增强我们的听力。通过练习,可以达到在一个大会议室中,有一根针掉到地上的微细声音都可以听到。当练到这个程度的时候,肾气就充足起来了,身体就好了。

  呼吸——深长、丹田气

  我们每天都在干一件事情,那就是呼吸。假如说一个人不呼吸了,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说,呼吸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非常重要。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所有的器官都停止了活动,呼吸和心跳是不会停止的。

  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小孩、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呼吸有很大的区别,我们观察婴儿的呼吸,是用丹田,也就是小腹在呼吸的,好像他从鼻子里吸进气之后可以直接进入丹田一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过了12岁之后,按照道家的说法,阳气就开始破了。破一分阳气,呼吸线就短一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线会越来越短。人到中年之后,大多数的呼吸只能到胸,在胸口这块儿就沉不下去了。尤其是女性,过了40岁,大多数呼吸只能沉到胸口,这就说明气血不流畅了,不足了。这是在提示你,身体出问题了。

  到老年的时候,呼吸会越来越差,表现有两点,一是呼吸的声音比较粗重;二是呼吸的深度不够。如果有这两点,就说明身体已经开始走向衰败了。在以后的章节里我会告诉大家,如何通过锻炼把呼吸线变长。呼吸线变长,人的寿命也会变长。

  而濒临死亡的人的呼吸,则是非常短促的。医院工作的时候,送走过一些濒危的患者。这些患者到最后关头基本都是用喉头在呼吸,呼吸非常短促。这样的呼吸表明他身体的元气已经不足了,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吊着一口气”,随时都有可能停止呼吸,非常危险。

  声音——五音俱全、洪亮、宽阔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五音不全”,用来形容一个人唱歌容易走调,掌握不好谱子。

  实际上,在古代对于声音有一个恒定标准。“五音”所对应的就是“五脏”,“五脏”对应的是“五行”。“五音”是“宫、商、角、徵、羽”,对应的是“肝、心、脾、肺、肾”。好的医生听一个人说话的声音,大概就能知道他的五音里哪一个音色不够,也就知道了对应的哪一个脏腑的气不足。

  有人在熬夜之后,第二天声音就沙哑、干瘪了,这是因为熬夜伤肾。人在生气的时候,声音就会变细。这时候“宫”音就不足,中焦的气就不足。

  还有很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说话没有底气,感觉就是在胸口说,脏腑的气上不来。这说明什么呢?也是说明中焦的元气不足。

  所以,一听声音,我们就能把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听出来。

  筋骨、下肢、足底——柔软、温暖、气沉涌泉

  我们都知道“人老腿先老”,筋骨、足底和下肢这三者是连在一起的。“人老腿先老”中,“腿老”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什么呢?就是腿发硬、发冷。人在小的时候,筋骨都是特别柔软的,非常有韧性、弹性,摔到地上也不容易骨折。

  人老了之后,骨头就开始变硬了。这并不是说他骨头的硬度增加了,而是说他的筋骨不柔软了,所以很容易骨折,而且骨折之后不容易痊愈。还有一个表现就是腿特别僵硬,下肢、脚底板开始变凉,这都是通过筋骨表现出来的身体不好的症状。

  通过锻炼身体,可以把腿上的筋变得柔软,脚永远保持温暖的状态,这就达到了气沉涌泉。我们看生活中的老年人,凡是从五六十岁足底开始发凉的人,大多数寿命都不长。凡是经常走路,腿脚很好、足底温暖的老年人,通常寿命都很长。

  心态——无杂念、开朗、常笑

  小孩在3岁以前,欲望没有特别重的时候,心态是开朗的。据美国医学家统计,3岁之前的儿童,1天平均笑次,他活在一个比较欢畅的气氛当中。

  而成年人呢,1天平均只笑7次,这是国际上的标准。中国人可能笑得要更少一些。因为中国人习惯板着面孔,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就是比较严肃、庄重。

  既然知道了如此,我们就应该经常微笑,让气血降下来。人在笑的时候,太阳膀胱经就放松,一放松,气就往下沉。人只要绷着脸,气就往上走。所以,脸部肌肉僵硬的人,老年之后得脑卒中的概率比普通人要高40%。而开朗常笑的人,就比较容易长寿了。

  所以说,养生首先一点就是心态要端正,一切回归自然、平和,身体才能好。就像孟夫子曾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充达的。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与智慧

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亦是养生的实践家。相传他活到岁才仙游,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长寿者也。

孙思邈少时日诵千余言,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佛教经典。隋文帝时曾推拒当官。及唐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叹其容色甚为年少,故知老先生为有道者,诚可尊重。

他注有《老子》、《庄子》,撰有《千金要方》、《福禄论》和《摄生真录》等。

现介绍流传至今的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1、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祛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

(a)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

(b)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功能,纠正近视和弱视。

3、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4、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a)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b)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耳常鼓

(a)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的一声。重复做10下。

(b)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摺,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卜卜有声。

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面常洗

(a)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

(b)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画圈。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7、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复。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8、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下更好。

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及胃痛、腰痛。

9、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

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10、摄谷道,即提肛

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

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11、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

这动作可以强化膝盖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要由双腿做起。

12、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

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虽然有点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

13、脚常搓

(a)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

(b)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下。

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对身体有益。

孙思邈先生善参天地与人质的同一性。在人类疾病与天地灾变面前,他曾说:「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鍼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不仅如此,他对于为人处事的原则也留下了千古的名言:「胆愈大而心愈小,智愈圆而行愈方」。他告诫弟子:「心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之谓也。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谓也。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传》曰『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方之谓也。智者动,天之象,故欲圆。《易》曰『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圆之谓也。」

当弟子进一步请教养性之要,他回答说:「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货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知此则人事毕矣。」

由是可见,孙思邈先生对人体、人事与天理自有透彻的参悟。我们何不从自身和我们的家人开始,一起学习效法?

*十二时辰养生法,你做对了吗?

?

古人将时间分为十二时辰,而我们人体有十二经络,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是相对应的,不同时辰对应不同的经络,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来进行养生。

胆经子时(23:00-1:00)

摄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决定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因而可知胆的重要性。有些人等闲切除患者的胆,是不负责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睡,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脑筋清楚,精神和面红润。反之,子时前不睡者,精神和面清白出格是胆汁缺乏新陈代谢的气而变浓结晶,形成结石,犹如海水变浓晒成盐。此中一部分人还会是以而“胆怯”。胆经这时要上床困觉,利于骨髓造血。

肝经丑时(1:00-3:00)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撑持,废旧的血液裁减,新颖的血液孕育发生,这类代谢都是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摄生学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若丑时未入睡的话,肝还在输出能量,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入睡者,脸色青灰,情志倦怠而焦躁,易生肝病。肝经最旺的丑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

肺经寅时(3:00-5:00)

“肺朝百脉”,肝于丑时推陈出新,将新颖血液提供给肺,经由肺送往全身。因此,人在早晨脸色红润,精神抖擞。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肺经呼吸运作最佳的时候,而此时脉搏最弱。

大肠经卯时(5:00-7:00)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颖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步入兴奋状况,完成对食品中水分与营养的吸收,排出渣滓。这时起床,大肠蠕动旺盛,适合排泻。

胃经辰时(7:00-9:00)

在7:00过后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表现为嘴唇干,重则豁嘴或生疮。胃经胃最活跃,此时一定吃早餐,每一天这时敲胃经最佳,开始工作人体的发电系统。

脾经巳时(9:00-11:00)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效好,表现为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红润。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心经午时(11:00-13:00)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表”。心气鞭策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中午能小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益,可以使乃至晚上精神抖擞。心经此时保养表情舒服,适当休息或午睡。

小肠经未时(13:00-15:00)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入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至脾。未时是小肠最活跃的时候,故午餐应在下午1时前吃。

膀胱经申时(15:00-17:00)

膀胱储藏水液和津液,轮回水液并将骈枝部分排出体外。津液在体内轮回,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咳而夜尿证。膀胱经膀胱最活跃的时候,适当多喝水。

肾经酉时(17:00-19:00)

“肾藏于生殖之精,肾为天赋和五脏六腑之精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泄火排毒,肾在酉时步入储藏精华的阶段。肾经适合休息。

心包经戌时(19:00-21:00)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是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心包经戌时行旺,可断根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无缺状况。心包经旺时宜随便走走,这时心脑颅神经器官系统最活跃,心脏欠好的人最好这时候敲心包经,成效最佳。

三焦经亥时(21:00-23:00)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备主持诸气,疏通水路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深度睡眠,百脉可休息生息,对身板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独特之处,即亥时困觉,故此时段内睡觉最佳,易于第二日起床后精神倍好。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十二经络的养生方法,每条经络有不同的养生时间,早上胃经最活跃,所以一定要吃早餐,晚上三焦经最旺盛,早睡早起身体好。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最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ksmz.com/zzyhl/48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