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许多中老年人喜欢定期去医院打“吊针”,以为输入一些活血化淤的药能帮助“疏通血管”、预防中风,这其实也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通常所说的“小中风”,指的是病情较轻、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可自行恢复的一类中风,如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主要表现为突发一眼失明或复视(看东西有重影),口齿不清,半边肢体麻木、无力、活动障碍,半边面部麻木,头晕,站立不稳等缺血性中风发作时间短,大多不超过1小时,5~20分钟最常见,最长不超过24小时 常打羽毛球有助于防止小中风 特点:病情轻,易忽视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两款养生药茶清热养胃防中风 当被确诊为“小中风”以后,患者应尽早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规范治疗,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争取把中风复发的风险降到最低脑白质病变用什么药具体治疗措施包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 房颤患者中风风险高5倍 需定期做心电图检测 诊断:症状为主,影像学检查为辅 不少患者对“何时停药”问题非常关注特别是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血脂、血糖等指标已经降至正常时,都希望能尽早停药这其实是一种不科学的认识治疗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唯有坚持长期用药,才能保持血压、血脂和血糖的稳定患者在用药后各项指标降至正常,仅代表用药有效,并不表示疾病已经被治愈一般地说,抗血小板药、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都需要终身服用 很多人都知道,中风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不仅发病率高,致死脑白质多发小缺血灶率和致残率也相当高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些严重中风(特别是缺血性中风)在发生之前是有预兆的,它们常常会以其特有的方式给患者一次或数次“警告”,相当于足球比赛中,裁判向犯规的运动员亮出的“黄牌”“小中风”就是这样一张具有中风预警作用的“黄牌”作为中风的“前奏”,“小中风”的发生是在提醒患者,必须立即采取干预措施,以免遭遇“红牌罚下”的结局 > 相关报道: 特别提醒:与毫无预兆就发生严重中风的病人相比,“小中风”患者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获得了一次“亡羊补牢”的机会临床上,不少老年人在出现疑似“小中风”症状时,常因为“不想给家里人添麻烦”、“晚上去医院不方便”,或者自认为“睡一觉就会好”,而没有及时去医院就诊,脑白质发育不良原因白白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把“小中风”拖成了半边肢体完全瘫痪的“大中风”在此提醒广大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抽烟、饮酒者,一旦出现突发半边肢体麻木、无力,一眼失明或复视,口齿不清,走路不稳,头晕,一过性意识丧失等症状,一定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为尽快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疑似“小中风”患者应选择去设有神经内科的医院就诊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 特别提醒:“小中风”的症状轻微、发作时间不长、大多能自行缓解,很容易被患者忽视许多患者在走路、吃饭或打麻将时,突发半边肢体麻木、活动不灵便,或出现头晕、站立不稳等,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不适症状完全消失,大脑白质轻度脱髓鞘便误以为是太累了的缘故,没有引起重视,更不知道这就是中风,自然也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特别提醒:无论是“小中风”还是“大中风”,需要用什么药、怎么用,都是有一定规范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风患者错误用药的现象非常普遍首先,在很多医院,中风患者都需要接受输液治疗1~2周,甚至更长时间许多患者也认为,吃药好得慢,输液好得快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说,除不能进食的患者外,中风患者根本不需要输液,因为大多数对中风有防治作用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降压药、调脂药、降糖药等,都是口服药,常用的静脉药反而是一些没有多大作用的药由此造成的结果是,许多患者虽然“吊”不少盐水,但由于大多“不对症”,该用的药(如抗血小板药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等)没用,可用可不用的药乱用,达不到应有的疗效以至于部分患者一边“吊针”,一边“复发”,病情越来越重再次,一些患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中药副作用小,便擅自用活血化淤中药(如丹参片等)代替抗血小板西药殊不知,中草药同样也有副作用,特别是静脉输入的中药针剂大家必须明确,中风患者之所以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是为了抑制血栓形成、预防中风复发活血化淤中药可能存在一定的“抗栓”作用,但由于目前尚缺乏可靠的科学证据证明其确实有效,故国内外医学界均反对用“活血”中药来代替抗血小板药物 研究称老人多吃橄榄油可使中风危险降4成 本质:“小症状”,大问题 防治: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复发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脑白质多发性缺血灶内科主任 李焰生 特别提醒:诊断“小中风”的最重要依据并不是影像学检查结果,而是临床症状如果没有临床症状,就不能妄下诊断随着ct检查的日益普及,不是“小中风”而被误诊为“小中风”的患者不在少数临床上,部分老年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仅因为偶尔做了次头颅ct,发现脑内有“腔隙性梗死灶”,而被一些医生错误地戴上了“小中风”的“帽子”其实,70岁以上老年人如果做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脑内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腔梗”灶,看到“腔梗”灶,并不意味着患了“小中风”还有一种情况是,部分老年患者因持续头昏、头晕或头痛多日去就诊,做ct或磁共振检查,提示有“多发腔梗”,也被诊断为“小中风”其实,只要医生能够仔细询问病史,脑白质轻度脱髓鞘便会发现这些患者的症状与“小中风”的症状有很大区别,“多发腔梗”并非导致其持续头痛、头晕的真正病因 无论是“小中风”,还是严重的中风,其病因、危险因素和病理改变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小中风”患者尽管症状轻、发作持续时间短,但其脑血管的损害状况并不见得比大中风患者要轻更为关键的是,“小中风”的复发率很高也就是说,“小中风”容易“一发再发”,而一旦再次发作,就可能不是“小中风”,而是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大中风”了“大中风”一旦发生,除少数脑梗死患者在起病4.5小时内可以接受溶栓治疗外,其他任何治疗都只能起到一定的对症、支持作用,疗效非常有限 治疗白癜风专家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ksmz.com/zzyhl/6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