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史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各地的人都曾实践过头部穿孔术。手术过程相当粗暴,包括用锋利的工具在头盖骨上钻出或挖出一个孔洞。迄今为止,世界各地的考古遗址出土了数千个带有钻孔痕迹的头骨。

很显然,这种手术在古人生活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科学家仍然没有完全弄清楚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这么做。

今天我们就说一个陈婆婆做颅骨钻孔术的故事。陈婆婆,今年已79岁,丈夫去世,在家里还有一个生活不能自理“傻儿子”需要她照顾。她平时身体挺硬朗没怎么生病,却不知道怎么了最近半月来头胀而且昏昏沉沉的,又逐渐出现左侧上、下肢乏力,到最后还走路不稳了。于是,她被送到医院救治。门诊检查头颅CT,报告提示:右侧额颞顶颅板下(慢性期)硬膜下血肿,出血量约80-90ml。因颅内出血量多(≥30ml即有手术指征),需手术治疗,随后她被收入神经外科住院。

(CT上红色线圈标识血肿边界)

医院神经外科文利伟主治医师说:“慢性硬膜下血肿,在老年尤为多见,可为自发性,也可为外伤性,该病为桥静脉撕裂出血,出血前期或量少时多无明显症状,待出血量逐渐增多,压迫脑组织向对侧偏移,可出现头痛、头昏、单侧肢体乏力,逐渐走路不稳,甚至出现意识变差,恐将危及生命。”

陈婆婆来住院后,我们先给打点滴输甘露醇注射液后症状能有所暂时缓解,但仍需进一步检查头颅核磁共振进一步明确颅内血肿范围(核磁较CT更清晰)及质地情况(判断有无机化型血肿)。

(头颅MRI报告:右侧额颞顶颅板下硬膜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出血量约80-90ml,最厚处约23mm,中线左移位约1cm。)

(头颅MRI的FLAIR序列清楚显示颅内右侧新月形白色高信号影)。

鉴于陈婆婆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影像分析为液态血肿,出血量大,手术指征明确,而她年龄高不适合开颅血肿清除术,选择微创手术为宜。入院后第2天,我们在陈婆婆就进行了“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其实就是前面所谓的“颅骨钻孔术”。手术时间半小时,术后第3天拔出引流管,术后1周康复出院。

科室简介

神经外科为自贡市甲级重点专科,医院、医院建立专科联盟。自贡市独家与医院创建紧密型专科联盟并成立华西神经外科工作室,引进华西专家团队每月15日(特殊情况除外,如疫情等)在我院坐诊。在自贡市创建了综合卒中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治上处于全市领先水平。科室为医院协同科研基地。科室开展了颅外-颅内血管搭桥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3D打印peek材料嵌入式颅骨修补术,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擅长各类颅脑损伤手术、出血性卒中疾病的显微手术及介入治疗,以及神经脊柱外科相关手术等。

神经之音,是医院神经外科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ksmz.com/zzyyy/136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