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http://www.xftobacco.com/ 尿常规的那些事(二) 带你看报告 上期,我们简要介绍了尿液检测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正确收集尿液标本。相信大家更关心的的是尿常规各项指标的意义。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为大家一一讲述尿常规各项指标的那些事儿~ 01 尿量 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维持一定的平衡关系,从而使每日排出尿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参考值 成人:~ml/24h; 儿童则按体重计算尿量,比成人多3~4倍。 成人24小时尿量超过ml称为多尿; 成人尿量低于ml/24h或17ml/h则为少尿; 成人低于ml/24h或12小时内无尿液排出即为无尿。 尿量增多的临床意义 1.暂时性多尿:可见于水摄入过多、应用利尿剂和某些药物等情况。 2.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尿糖增多引起的溶质性利尿;尿崩症等。 3.肾脏疾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间质肾炎、慢性肾衰早期、急性肾衰多尿期等,均会出现多尿的症状。 尿量减少的临床意义 1.肾前性少尿:休克、心力衰竭、脱水及其他引起有效血容量减少性疾病可导致肾小球滤过不足,从而出现少尿。 2.肾性少尿:各种肾脏实质性改变而导致的少尿。 3.肾后性少尿:因结石、尿路狭窄、肿瘤压迫引起尿路梗阻或排尿功能障碍所致。 02 气味 正常尿液的气味来自尿中挥发性的酸性物质。尿液长时间放置后,尿素分解可出现氨臭味。 若新鲜尿液出现氨味,可见于慢性膀胱炎、尿潴留等疾病。 若尿液带有蒜臭味,考虑有机磷中毒的可能。 尿液呈烂苹果味时,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典型症状。 苯丙酮尿症患者的尿液带有鼠臭味。 03 酸碱反应 尿液酸碱度的改变受疾病、用药和饮食等因素的影响。若尿液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液中的尿素,可以使酸性尿变成碱性尿。 参考值 尿液pH约为6.5,在4.5~8.0范围内波动。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由于饮食结构的影响,尿液酸碱度存在着较大的生理性变化。肉食为主的人群的尿液偏酸性,而以素食为主的人群尿液多偏碱性。 2.尿液pH降低:见于酸中毒、高热、痛风、糖尿病及口服氯化铵、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排酸性尿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3.尿液pH增高:见于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应用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等情况。 4.药物干预:尿pH可以作为临床用药的一个指标,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药物在身体中的代谢状况。用氯化铵酸化尿液时,可以促进碱性药物中毒时从尿中排出;而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时,可以促使酸性药物中毒时从尿液中排出。 今天,我们简单了解了尿液一般性状检测中尿量、气味和酸碱度的临床意义。尿量和尿液气味都是我们生活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大家可以自己对照并判断自己尿量和气味是否正常~火眼金睛的各位是不是发现还缺了一项可以直接观察的尿液检测项目——尿液外观?没错,关于尿液外观的临床意义,我们下期继续~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ksmz.com/zzyhl/12361.html |